办好“微实事” 点亮“幸福灯”
“以前这条臭水沟夏天蚊虫乱飞,现在盖了板、硬化了沟渠,家门口清爽多了。”“背街小巷装了路灯,晚上出门更踏实,老人小孩都爱出来散步。”走进象州县水晶乡,村民谈及身边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水晶乡人大开展“微实事”行动的生动注脚。
聚焦“关键小事” 倾听群众“心里话”
近年来,水晶乡人大始终将目光锁定在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上,依托民生议事会、代表联络站“夜谈会”等载体,让村民在家门口畅所欲言。从“村道晚上黑漆漆”到“充电桩总被占用”,从“老巷子雨天积水”到“臭水沟惹人烦”,群众的急难愁盼被一一记录在代表联络站的民意簿上,字里行间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面对收集到的民生诉求,乡人大代表主动扛起责任,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台账、逐项攻坚。他们既当“信息员”又做“协调员”,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整合各方资源,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推动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解决路灯安装、巷道改造、污水治理等一批民生问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破解民生难题 做好群众“贴心人”
“臭水沟总算不臭了。”看着家门口的沟渠,上竹山村村民覃胜东高兴地说。
针对辖区6个自然村的污水横流问题,乡人大代表多次实地调研,最终确定“盖板密封+沟底硬化”的治理方案,并争取资金推动项目落地,成功解决上竹山、料村、新寨等6个自然村的臭水沟顽疾。
“以前晚上不敢出门,现在路灯亮了,走夜路心里也亮堂。”这是村民黄凤鸣对路灯安装工程的真切感受。为回应群众夜间出行安全的诉求,乡人大代表全程跟踪路灯安装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目前,30盏太阳能高杆路灯、142盏太阳能投光灯已在各村有序安装,不仅照亮了夜晚的村道,也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
针对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乡人大创新组建“代表+网格员”巡查队,通过张贴警示牌、错峰巡查、引导规范停放等方式,让充电桩真正服务于新能源车主。“现在充电不用再抢车位,方便多了。”新能源车主韦师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一件件“微实事”的落地,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民生幸福的长河,让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健全长效机制 当好民生“监督员”
“民生实事不仅要干成,更要管好、用好。”这是水晶乡人大代表的共识。为确保民生工程长效惠民,代表们既当“推动者”又做“监督员”。甫上、马旦等村的巷道改造工程完成后,人大代表第一时间组织“回头看”验收,紧盯项目质量是否达标、后续维护是否到位。
针对环境卫生易反弹的问题,代表们推动建立“村民积分制+月度评比”机制,通过积分奖励、红黑榜公示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如今,改造后的巷道干净整洁,杂物乱堆、污水乱泼的现象不见了,村民们主动打扫门前卫生,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氛围越来越浓。
为使民意表达更便捷,乡人大还推出“社情民意码上提”服务,村民只需扫描手机二维码,就能随时反映问题。人大代表线上“接单”后,第一时间线下督办,形成“反映—办理—反馈”的闭环。这一举措让群众的诉求“一键直达”,实现了“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
从一盏灯照亮出行路,到一段路连通民心桥,再到一条管网守护清水流,水晶乡人大代表的“微实事”行动虽没有宏大叙事,却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触摸到了幸福。如今,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参与到“微建议”征集中来,一场“群众点题、代表解题、共同答题”的民生接力赛正在持续升温。
文字:黄隆天 何蓝姣
初审:黄隆天 何蓝姣
终审:韦祖贵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