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变“民生”
——三里镇人大票决制托起百姓幸福梦
在武宣县三里镇的青山绿水间,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实践画卷徐徐展开——下江村禄那屯627名群众喝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五星村3442名村民走上了宽阔平整的“致富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变化,正是三里镇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交出的暖心答卷。
2025年,三里镇人大建立“征集—票决—实施—监督”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4个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落地,累计投入资金110.96万元,惠及群众4800余人,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焕发出蓬勃生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初,三里镇人大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点,通过“线上扫码+线下走访”的方式广纳民意。刘东海代表在下江村走访时,村民反映禄那屯供水设施老化,水质浑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我们屯的水管用了十几年,经常堵塞,水都是黄泥色。”村民陈大爷的诉求被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中。与此同时,慕古村、上江村、五星村等地的群众也纷纷反映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的问题。慕古村古辇屯村民黄大姐说:“雨天出门一身泥,孩子上学都不方便。”
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召开“板凳会”“院坝会”7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条。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最终确定5个候选项目提交镇人代会票决。
民主决策聚共识,代表履职显担当。4月29日,在三里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一项特殊的议程牵动着全镇人民的心——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代表们认真审议候选项目,围绕群众需求、资金规模、实施难度等因素展开热烈讨论。“禄那屯的饮水问题迫在眉睫,应该优先解决。”“五星村的道路硬化惠及面广,要重点考虑。”经过无记名投票,最终差额票决出4个民生实事项目。这一民主决策过程,既体现了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众人事情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
票决不是终点,落实才是关键。项目确定后,三里镇人大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在禄那屯供水工程建设中,代表们发现原设计管网走向不合理,立即组织水利专家现场踏勘,优化施工方案,新增机井1口、闸阀井3座,确保供水系统科学合理。在道路硬化项目实施过程中,代表们组成监督小组,每月重点检查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情况。针对发现的混凝土配比不达标、路肩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向施工方反馈,督促整改到位。
“人大代表经常来工地检查,我们干活更认真了,质量绝对有保障。”施工负责人廖师傅说。
该镇人大还建立“代表联络站+网格化监督”机制,通过“随手拍”“马上办”等方式,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
一张张选票托起民生期盼,一项项工程绘就幸福图景。三里镇人大通过票决制将“民声”精准转化为“民生”,用民主实践托起百姓幸福梦。从禄那屯的汩汩清泉到五星村的宽阔大道,4个民生项目如同4把金钥匙,打开了4800余名群众的幸福之门,生动诠释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民主闭环,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三里镇落地生根。
下一步,三里镇人大将继续以民声为号、以民生为本,让更多民生愿景化作幸福实景,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民主篇章。
文字:梁 亮
初审:陆艺炜
终审:孙海源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