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聚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近年来,大乐镇人大主席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人大监督和代表工作职能,紧扣“产业共融、设施共建、文化共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扎根乡土,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特色产业结出“致富果”
大乐镇人大聚焦中草药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关于发展中草药产业助推农民拓宽致富路的建议》等10余条建议。通过将产业规划实施纳入重点监督议题,听取政府关于产业规划推进情况汇报6次,组织专项监督检查13次,既保障了各族种植户合法权益,又促进了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协同发展。立足土地流转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摸排土地权属、流转意愿等信息,全程跟进土地交付、技术应用,协商解决矛盾纠纷。目前,全镇中草药面积达 4000多亩,“草根经济”逐渐成长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镇人大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完成了3900余亩油茶种植工作,侣塘村集体的大米和花生油等商品销售额2023-2024年连续两年突破100万元,台中13号韭菜苔、阳光玫瑰、肉兔养殖等产业多点开花。
民生工程连通“幸福圈”
人大代表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通过调研视察、社情民意“码上提”、“流动人大民生议事厅”汇集各族群众意见建议,将各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履职实践,同心共建幸福家园。
“水渠修好了,我们灌溉农田不用愁了。”站在刚修建的田垌水利渠道旁,六回村村民覃勇喜悦溢于言表。
近日,象州县大乐镇一条凝结民心的代表建议,化为畅通的1774米水脉,一举破解了困扰六回、丁贡两村委七个屯逾千亩良田的灌溉难题及果蔬产业园内涝之痛。
大乐镇人大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除发展壁垒的突破口,通过民生项目票决制、人大例会、智慧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混合编组进站履职等,助推涉及1000多万元的整村提升改造、人居环境整治、400多盏路灯安装维修、12处饮水工程、5条村巷道硬化、4处农田水利修复、2条产业路硬化等项目落地落实。
文化共融浇灌“团结花”
“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国同党共条心。听党话来跟党走,永远不忘党的恩。”荣获广西十大优秀山歌手、大乐土生土长的李干武,通过山歌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大乐镇人大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走访调研,从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人大的推动下,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为契机,依托红色文化广场、韦章平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盛宴,吸引5万多名各族游客前来参观打卡。推出“桂柳话+普通话+壮话三语宣讲”“山歌宣讲”“行走党课”等主题活动60余场次。培育了彩调、桂剧、甘王巡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传承人8人,以及捏泥、木雕等能工巧匠。建成彩调展览馆、鸡德“彩调非遗体验馆”,面向各族群众免费开放参观体验。
从千亩中草药基地的蓬勃发展到“三语宣讲”的文化共鸣,从水渠纵横的田间地头到非遗展馆的非遗薪火,大乐镇人大用“发展之手”托起民族交融的连心桥,以“民生之笔”绘就团结进步的幸福画卷。
文字:莫丽玲
初审:莫丽玲
终审:韦美西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