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质量发展 武宣镇人大这样发力
在武宣镇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街巷,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身影随处可见。近年来,武宣镇人大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聚焦项目攻坚 以代表担当破解发展瓶颈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武宣镇人大积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项目攻坚一线,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钉钉子”的韧劲,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在服务桂福菌业产业园项目时,由人大代表、党员组成的先锋队逐户走访村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征地政策,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与担忧,针对安置补偿、生产生活保障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积极协调落实。经过不懈努力,高效完成294亩征地任务,妥善处理迁坟问题1座,化解5项关键矛盾,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
去年以来,该镇人大共组织60多名人大代表投身项目建设主战场,围绕群益新材料、新福兴、福泰矿业等重点工业项目,全程参与服务保障等工作。一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等方式,及时收集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针对项目推进中涉及的土地审批、规划调整等难点问题,积极对接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联动解决,形成“发现问题—收集反馈—联动解决”的闭环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协助征地743.04亩、临时用地333.03亩、迁坟53座,保障了武宣县首个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群益新材料一期投产,推动新福兴、福泰矿业等项目顺利落地。
扎根基层一线 以代表初心守护民生温度
武宣镇人大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下沉基层、扎根一线,用一件件实事、一次次服务,把民生温度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人大代表庞国晓用“银发力量”点亮基层治理“微幸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物业矛盾、邻里纠纷逐渐增多,停车乱、环境差等问题也让居民颇有怨言。庞国晓代表牵头组建“银发先锋队”,带领32名退休党员深入仙湖社区小区楼栋,集民意、解矛盾,不仅将32起物业矛盾、邻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还推动解决停车乱、环境差等20余件民生难题,助力钻石华府小区获评“市级离退休党建活动阵地示范点”,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在城西社区,人大代表陈德仁同样以“闲不住”的劲头践行代表使命。他带头参与“10+3全科网格”管理、反诈宣传和卫生整治等工作,积极进社区、入企业走访座谈,集民意、勤督办,提出“关于加速挖掘武宣历史实现文化振兴乡村”等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这样的为民履职并非个例。此前,宝信石材有限公司因排水沟渠堵塞,导致周边364.86亩农田被淹,农户们焦急万分。吴树国等代表深入受灾村庄,入户动员,向农户详细说明解决方案和补偿政策,打消农户顾虑。在代表们的努力下,173户农户全部签订补偿协议,171.53万元补偿款及时到账;同时筹集2.5万元支持春耕,发放化肥3.1吨、资金1.5万元,让受灾群众重拾生产信心。
赋能乡村振兴 以代表行动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武宣镇人大以“联企助农”“科技兴农”为抓手,在助农增收、农业现代化、民生改善上主动作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在助农增收方面,黄皮果、砂糖橘是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此前因销售渠道不畅、流通环节过多等问题,出现了“丰收不增收”的困境,农户们愁眉不展。人大代表李桂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日新超市等本地企业沟通协调,最终推动企业设立“爱心助农专柜”,搭建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直接桥梁。截至目前,通过“爱心助农专柜”已推动各类农产品年销量超300吨,带动合作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是制约武宣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来宾市人大代表武启惠以创新思维破局,探索出“合作社+农户+代表”的特色发展机制。他牵头组建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吸纳220户农机户加入,还安排467名群众就业,土地流转面积从1171亩扩至2000亩,订单种植糖料蔗、玉米200余亩。同时,他组织50余场农技培训,覆盖3000多人次,助力糖料蔗亩产提升1.7吨、人均增收1487元。
在改善农村民生方面,王云华、吴海桃等代表多方奔走,争取17万元建成990平方米灯光球场彩瓦顶,协调2.7万元修通180米水利渠道和120米机耕路,解决村民“运动难、灌溉难、运输难”问题。“现在雨天也能打球,灌溉、运粮再也不愁了!”看着崭新的设施,王云华的笑容里满是欣慰。
下一步,武宣镇人大将继续搭建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的平台,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以深入调研察实情、建言献策出实招、真抓实干求实效等举措,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篇章。
文字:吴国冠 赖林艺
初审:李珮珮
终审:滕少娟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