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实效映民心 实干担当绘新篇
——象州县石龙镇人大书写民生答卷小记
崭新的“三面光”水利渠道在田间蜿蜒伸展,曾经的移居村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宜居村,集镇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升级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象州县石龙镇人大代表的监督实效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聚焦民生热点,靶向监督解民忧
支林村是石龙镇辖区的一个水库移民村。曾经,村内主干道狭窄,排水设施老旧,逢雨天污水乱淌,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村民娱乐生活匮乏,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代表们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形成人大议案,象州县移民局接到提案办理建议后,利用水库移民后扶持资金416万元对支林村村容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和提升。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全程主动跟踪工程进度,发动村民群众参与监督,发现问题立即与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现在,村里有凉亭、戏台、休闲广场,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等活动轮番上演,曾经的移居村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宜居村。
航拍支林村
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乡村道路修缮,石龙镇人大始终紧盯民生热点,通过实地调研、组织代表视察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监督,确保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度和温度。
助力产业发展,精准监督促增收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农民富。镇人大积极响应镇党委关于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甘蔗产业是石龙镇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参与耕地保护工作、提倡良种推广、带头进行机械化种植、提出建设肥水一体化应用的建议等举措,推动甘蔗产业高质高效发展。2024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5.3万亩,年产原料蔗26万吨,“甜蜜事业”持续增效,助力群众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发挥代表作用,联动监督聚合力
石龙镇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了常态化的代表接待选民制度,组织代表定期进站接待选民,倾听选民意见建议,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同时,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接受选民监督,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组织代表参与各类监督活动,让代表们在实践中锻炼履职能力,提高监督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县、镇人大代表上下联动,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共同开展监督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在解决集镇道路“白改黑”问题时,人大代表联名在象州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提出建议,该建议得到县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获得项目资金对集镇区进行升级改造,预计8月完成所有项目施工。
用活指尖平台 网络监督不停歇
“通过智慧来宾人大平台提建议,解决了我们村路灯无人维修的问题,我很开心。”中塘村委人大代表李寨凤笑着说。
手机在人大代表手中不再只是通讯工具,智慧来宾人大是代表们监督的新方式,更是民主监督的利器。代表们发现污染防治、市容市貌治理、乡村振兴、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应急事件处理、职工维权等民生问题时,随时利用手机拍照,并在智慧来宾人大上反映,同时在平台上跟踪监督办理情况。今年以来,县、镇人大代表通过智慧人大平台提出约40余件,涉及农田水利、道路建设、路灯安装等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均得到办复。
修建好的三面光水渠
从田间地头的 “三面光”水渠到移民村的宜居蜕变,从甘蔗产业的“甜蜜升级”到集镇道路的“黑亮焕新”,石龙镇人大的监督实效正以“看得见的变化”镌刻在民生答卷上。
图片:肖斋
文字:李婉媛
初审:李婉媛
终审:左正思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