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变“幸福账单”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8-11

6月末的阳光炙烤着忻城县马泗村龙顶屯的稻田,72岁的韦老汉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冲刷着桶壁,发出清脆的声响。“往年这时候就开始限水了,”他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今年有这口井,冬天浇菜就不用走两里地挑水了。”

这口深15米的水井,源自马泗乡人大代表在今年乡十三届人大九次会议上提出的“在马泗村龙顶屯打井解决季节性缺水”建议。从4月30日开工到6月28日竣工,7.51万元应急资金到位、钻井队进场施工、水质检测合格,整个过程比原计划提前了121天。

在马泗乡,类似案例并不少见。今年以来,马泗乡收到的8件人大代表建议中,6件已办结,1件正加速推进,1件因涉及长远规划纳入项目储备库,实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治理闭环。

从纸面到地面,一条责任链的锻造

马泗乡党委书记亲自审阅代表建议,逐件明确牵头领导、承办单位、责任人及办结时限,将建议办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不定期过问办理进展。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承办单位具体办、党政办总协调”的责任体系。对综合性建议,明确主办与协办单位职责,杜绝推诿。乡人大办公室建立专项台账,动态跟踪、定期提醒。

把准脉开好方,民生实事的精准落地

在五龙村水利设施维修现场,联系点领导正拿着卷尺测量排水沟宽度。“深入调研—精准施策”的模式,贯穿于每件建议的办理过程。对条件成熟的民生小事,马泗乡实行“马上办”机制。

龙顶屯打井项目中,乡农业服务中心在收到建议后迅速行动,勘察选址并积极申请县水利局应急项目资金7.51万元,施工期间,分管领导多次到现场督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针对复杂问题,马泗乡创新推出“现场办公会”和“代表参与式办理”。塘岭村产业路维修时,协调县烟草公司、塘岭村党总支部召开现场会,邀请代表、养殖户和村民共同参与。针对路面坑洼、坡陡易滑问题,争取来宾烟草公司捐赠3万元,对130米关键路段进行硬化,有效解决通行安全隐患。

闭环管理,让每份建议都结出实效

在马泗乡党政办的档案柜里,每件建议的办理材料都装订成册,严格执行“接收、登记、交办、审核、答复、反馈、归档”的规范化流程。“这份答复稿,先后经过承办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层层审核。”乡人大副主席指着2月份代表提的建议说,“这些建议是全乡代表为选民提出的,我们都要认真办理,每一件都要办好并答复。”

为确保建议办理不走过场,马泗乡坚持办前沟通了解意图、办中沟通汇报进展、办后沟通反馈结果的“三沟通”制度。通过邀请代表参与验收、书面详细答复等方式,让代表全程了解办理情况,提升认同感。对暂时无法完全解决或需分步实施的,如“新建板城屯纳马桥”的建议,耐心细致向乡人大代表做好解释说明。

马泗乡人大主席团将建议督办列为年度监督重点,并定期听取政府汇报,组织代表通过视察、调研、听取专项报告等形式跟踪问效。重点对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严防“重答复、轻落实”和“被满意”现象,确保办理成果真正惠民。例如,对已办结的“在联团村果门屯建设农田水利”建议,乡人大组织代表实地核查,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办直至整改到位。

如今,龙顶屯的水井每天供应着156位村民的生活用水,五龙村的稻田迎来了久违的充足灌溉,塘岭村的产业路上来往货车络绎不绝。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马泗乡将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惠民实事的生动印证。

文字:李达荣、罗 静

初审:罗   静

终审:蓝丽娜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