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接续奋斗 一颗红果映初心
夜幕下的武宣县三里镇五星村,5万盏LED补光灯如繁星点点,照亮千亩火龙果基地。红艳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映照村民喜悦的笑脸。这片“灯海果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正是各级人大代表五年如一日接续奋斗的生动写照。他们用钉钉子精神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以实际行动诠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2021年初,当佳顺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流转土地种植火龙果时,村民们的质疑声接连不断。面对村民的顾虑,人大代表王卫初带着计算器,挨家挨户算起“经济账”:“土地流转租金每亩1000元,务工每天80元,盈利后还有分红。”连续30多天的“板凳会”开下来,120亩零散土地终于连成一片。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火龙果夜间补光需要电力增容,基地却远离电网主干道。王卫初连夜起草建议,将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村民的期望在镇人代会上提出。最终,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督办下,电力部门特事特办,仅用20天就完成电力改造,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传统种植方式的瓶颈日益凸显。2022年初,人大代表李亿华在调研中发现,引进补光技术可以让火龙果提前上市、延长采收期,立即组织“技术帮扶小组”,却遭遇资金短缺的难题。李亿华联合五星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10名驻站代表连续两年在县人代会上建言献策,最终争取到上级58.7万元奖补资金,带动合作社自筹61.3万元,完成了火龙果种植技术改造。
“装上补光灯就像多收了一季果。”种植户罗幸兴奋地说,这项技术让火龙果产期提前30天,实现秋冬季节照常挂果,年增收突破150万元。
2024年采收季,看着堆积如山的火龙果,种植户却愁眉不展。在五星片区人大联络站组织的“火龙果议事会”上,代表与农户、收购商共同“把脉问诊”。李亿华带着样品奔走于各大商超,最终促成与武宣县日新百货超市直供协议,供货价格上浮20%。代表们推动制定的《五星火龙果分级标准》让果农们尝到了“优质优价”的甜头,仅分级销售这一项,就为果农增收15%。
在分拣车间,王卫初代表正在指导工人包装。针对留守妇女的就业难题,他推动合作社创新采用弹性用工模式,让35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个月又能增收1800元,这样的好事上哪找?”村民廖进萍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五年来,在代表们的全程护航下,五星火龙果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与4家商超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70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
从田间到市场,代表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组成“助农服务队”参与夜间采摘,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竞争力,化身“土专家”传授种植经验。日新超市采购经理韦梦姣赞叹道:“五星火龙果已成为我们的明星单品,年采购量超过50吨。”
五星片区人大联络站探索的“全链条”履职模式,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如今,曾经的小山村正依托火龙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五年的奋斗历程中,人大代表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文字:梁 亮
初审:陆艺炜
终审:孙海源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