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之笔绘就生态惠民长卷
黔江之畔,碧波荡漾,白鹭翩然起舞;七星湖体育综合体内,皮划艇运动员破浪疾驰,岸边游人如织。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是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守护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为抓手,以代表为桥梁,让“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美景成为武宣的亮丽新名片。
依法履职,织密生态监督“防护网”。
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精心谋划工作计划,找准生态环保工作的监督重点,把加强生态环境监督纳入每年的工作要点,从人大工作角度绘就绿色发展最美底色。对耕地保护、饮用水安全、碳酸钙产业、生态司法保护等开展调研,就提高污水处理率、发挥产业优势等方面提出建议;听取和审议全县年度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成为每年的“必修课”,连续三届常委会跟踪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情况;组建“常委会领导+委员+代表”执法检查组,对10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推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在持续发力监督下,武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98.1%,县城区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7.2%,“国字号”工程竣工验收已完成自验,地表水黔江勒马断面水质连续5年排全国前列,为珠江水系输送优质水源。
闭环问效,激活绿色发展“新引擎”。
“要多关注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要加快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项目建设”……一条条审议意见落地,得益于该县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清单化监督”,通过创新“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办理落实清单’‘跟踪督办清单’”模式,串联起监督各环节。
随着七星湖生态景观成型,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监督重点转向生态价值转化。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回头看”等方式,持续跟踪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推动生态优势向综合效益转化。如今,武宣凭借七星湖生态资源,多次承办国际、全国性体育赛事;黔江左岸文化、七星湖沿岸等景观带投入使用;崩冲口至鞍山沟人工渠、五马拦江夜景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此外,该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纪委、检察院,构建“人大+纪委+检察”协同监督体系,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回头看”,推动30个问题整改到位。
代表赋能,共绘生态经济“同心圆”。
在监督体系构建上,武宣县人大打造“线下+线上”双向发力模式。线下升级政务服务中心、文旅城镇等代表联络站,设立经济运行观测点,依托“区域协调发展试点,打造东融先导县”主题活动,组织代表常态化走访选民、调研企业。黄修壮、冯雁雄等500余名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投身绿色发展实践。
线上则深化数字化监督,融合“民情直通车”二维码、“智慧来宾人大”“智慧武宣人大”App等平台,打造“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品牌。近三年,武宣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交768条生态建议,涵盖污染防治、市容市貌等领域,占建议总数的36.7%,且实现处理、办结率均100%。同时,该县推动“智慧武宣人大”App与县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互通,助力马鞍山水系排涝、城东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等工程实施,新改建市政管网13公里,改造61条背街小巷,建设一批充电桩。
与此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月”活动,将污水管网建设、水上运动发展等生态环保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创新运用“四方五联”机制,围绕“高达水库水源地保护”“七星湖管理”等民生关切进行联合督办,高效破解生态治理难题。
美丽蝶变后的武宣,“天空蓝”与“生态绿”相映成趣。仅今年端午节期间,依托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龙舟赛,共吸引13.41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10.64%;旅游消费1.27亿元,同比增长10.06%,实现生态美与经济兴双向赋能。
作者:韦舒月
来源:来宾日报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