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伍军人的乡村振兴“作战图”

——记合山市、岭南镇两级人大代表 蒙博德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7-14

在合山市岭南镇思光村,时常能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士穿梭在田间地头,他说话干脆利落,黝黑的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这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的汉子,是合山市、岭南镇两级人大代表,思光村村委副主任蒙博德,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蒙代表”。这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用实干绘就一幅生动的“作战图”。

战场转换 初心不改

1978年出生的蒙博德,骨子里流淌着壮家汉子的热血。年轻时参军入伍的经历,锻造了他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退伍回乡后,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人大代表履职中。

“蒙代表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今天定下的事,明天就能看到行动。”村党总支书评价道。2023年初,村里决定整治村容村貌,蒙博德主动请缨负责这项工作。次日天刚亮,他就带着几个村民丈量巷道,规划施工方案。短短一个月内,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硬化扩宽屯内巷道200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100多米。令人感动的是,他带头清理陈年垃圾,有时一干就是一整天,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终,400多吨陈年垃圾被彻底清理,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做事有股子拼劲。”村民韦大姐回忆,有一次下大雨,新修的排水沟被杂物堵塞,蒙博德二话不说就蹚进齐膝深的水里清理,直到水流畅通才上来,他却乐呵呵地说:“这算啥,当兵时比这苦多了。”

抗旱保收 为民请命

近年来,合山地区遭遇连续干旱,思光村的2000多亩水田面临大减产风险。看着日渐干涸的稻田和乡亲们焦急的面容,蒙博德坐不住了,他白天走访各个屯了解旱情,晚上整理材料向上级反映情况。为了争取抗旱资金,他连续一周往返于市、镇之间,有时一天要跑两三趟。

“记得那天酷热难耐,蒙代表骑着电动车,脸晒得通红,汗渍浸透了衣服。”村会计回忆说,“我劝他休息一天,他却说庄稼等不起,农民的心血不能白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年初,蒙博德等人成功争取到乡村振兴资金59万元,用于修建抗旱水渠。施工期间,蒙博德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有一段水渠需要经过几户村民的田头,遇到阻力。蒙博德连续三个晚上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最终用无私和真诚打动了他们。近千米的抗旱水渠如期完工,解决了500多亩水田的灌溉难题,当年水稻喜获丰收。

“多亏了蒙代表,不然我们这些田就废了。”庞大爷握着蒙博德的手说,“你不光是代表,还是我们的恩人。”

文化惠民 情暖乡里

多年来,坡村屯1100多名村民一直盼望有个文化活动场所,但由于用地等问题迟迟未能实现。蒙博德下定决心要圆乡亲们的梦。他通过“一事一议”政策,争取到30多万元建设资金。建设过程中,蒙博德既是协调员又是施工员,每天最早来到工地,最晚离开。搬运材料、搅拌混凝土、铺设地砖……村民们看在眼里,自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坡村屯文化广场终于建成,包括文艺舞台、篮球场、文化活动室、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

2025年春节,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举办了首场“村晚”,广场上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不少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几十年了,我们屯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80多岁的蒙奶奶拉着蒙博德的手说,“谢谢你让我们这些老人也能赶上好时候。”

代表履职 永不止步

蒙博德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经常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把百姓的呼声带到人民代表大会上。2025年,他在会上提出《关于修缮岭南镇岭南村至思光村大垌片抗旱水渠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落实。

除积极建言献策外,蒙博德还组织村民开展捐款慰问老年人活动,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24年春节,他号召爱心人士捐资为全村80岁以上老年人送温暖活动。

“蒙代表心里装着群众,做事公道正派,我们都服他。”村民们评价道。面对赞誉,蒙博德总是憨厚一笑:“我是人大代表,又是退伍军人,为群众办事是应该的。”

如今,在蒙博德的带动下,思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活力不断增强。这位退伍军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战场虽然转换,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不改变;身份虽然不同,但个人的担当与奉献永远在线。 

在思光村的田间地头,蒙博德那魁梧的身影依然忙碌着。他的“作战图”上,还有更多等待完成的使命: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特色农业、培养新型农民……这位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正以军人的坚毅和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带领乡亲们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图:蒙日宝

初审:兰婷丰

终审:陆   康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