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镇:“四办”协同聚合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没想到反映的路面翻卷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现在出行再也不用愁了。”看着畅通的道路,象州镇鸡沙村村民老李满意地说。这一变化,源于人大代表在“代表在线”APP提出的《关于修复鸡沙村沙岗一组象培路路面的建议》,而建议高效落地,正是象州镇探索“党委领办、政府承办、人大督办、部门协办”“四办”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象州镇人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建议办理为抓手,创新构建“四办”联动机制,推动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让民生实事真正惠及百姓,为推进数智化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幸福宜居宜业精美小城镇注入强劲动力。
党委领办:把舵定向,激活发展“红色引擎”
象州镇党委锚定“党建引领全局”核心,将人大建议办理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代表提出的“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建议,该镇党委牵头启动“大党建+小网格”数智化转型机制,搭建“群众反映—网格响应—部门回应”微治理平台,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0余个。
今年3月,针对群众反映的“干旱导致农作物无法耕种”问题,镇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主动认领任务,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实地勘察旱情、评估水源、协调设备,一系列抗旱措施迅速落地。同时,党员技术骨干带领群众抢修维护灌溉设施百余处,打通农田“生命线”。据统计,累计投入17.2万余元,调配抽水机918台,保障1.02万亩早稻秧苗如期进入抽穗期,3370亩玉米、3800亩蔬菜等作物顺利播种移栽,牢牢稳住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本盘。
同时,该镇党委推动创新“志愿服务+N”模式,组建20支功能型志愿服务队,联动开展区级“伙伴计划”项目活动47场次,在养老、托幼、文化服务等领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党建成果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
政府承办:攻坚突破,奏响项目建设“奋进曲”
镇政府以建议办理为抓手,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和就业服务,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具体行动。在重大项目保障方面,针对“加快两园两水一街区项目落地”的建议,镇政府成立专班攻坚,累计完成征租地1352.5亩,化解难点堵点矛盾纠纷35起,为产业园及水系治理项目扫清障碍。
在产业富民上,响应代表提出“发展特色订单农业”的提议,依托古才农产品交易中心优势,打造古才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北露天蔬菜基地等1500多亩特色产业带,带动农户通过甜玉米、蔬菜种植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
在就业服务领域,针对“解决零散劳动力就业难”的建议,该镇政府引进广东、福建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靶向培训+基地上岗”模式,帮助189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人大督办:全程跟踪,筑牢监督“责任链”
象州镇人大坚持“1+7+N”工作思路,依托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构建闭环督办机制,确保建议办理“件件有实效”。今年以来,高效办理县级人大建议10件、镇级人大建议5件,答复率100%。
针对代表反映的“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建议,人大督办组实地调研10余次,督促政府联合农业部门举办电商培训班,推动沐恩西瓜、香瓜等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额提升40%;对“旧城区机动车检测服务不足”的建议,跟踪督办引进外商投资200万元建成机动车检测服务中心,在象石路形成汽修服务集群,惠及全县车主。
通过“定期督查+回头看”,镇人大确保办理质量。去年督办的“村级道路亮化”建议,今年再次回访核查,督促修复损坏路灯12盏,让群众持续受益。
部门协办:协同联动,画出服务“同心圆”
各部门立足职能、密切配合,在脱贫攻坚巩固、法治建设、技能培训等领域形成合力。民政、农业部门响应“完善防返贫监测”的建议,协同开展月常态化排查,落实教育、医疗等补贴,惠及农户超6000人次;司法、公安部门联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议,开展“问安于民”行动,发放宣传资料1700余份,在沐恩村开展反诈骗宣讲后,成功劝阻3起电信诈骗,为村民挽回损失8万余元。
此外,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联动开展技能培训5期,覆盖电工、厨艺等领域226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5%,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
如今,象州镇通过“四办”协同模式,连续4年蝉联全县绩效考评乡镇一等等次,数智化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幸福宜居宜业精美小城镇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象州镇人大将继续擦亮“四办”联动品牌,让每一件建议都成为连接民心、惠及民生的纽带,为谱写美丽乡村新画卷添砖加瓦。
文字:郑南瑛
初审:王宏霞
终审:郑南瑛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