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引领树新风 移风易俗促共富
夏日傍晚,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的文化广场传来阵阵悠扬的山歌声。“婚事要新办,幸福常相伴;丧事要简办,薄葬莫铺张……”武宣县人大代表韦姣姣带着山歌队在表演节目《移风易俗树新风》。
近年来,三里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代表+载体”“代表+宣传”“代表+监督”三项举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代表+载体”唱响文明新风主旋律
“以前办一场白事要请十几桌,现在理事会帮忙操办,既体面又省钱。”灵湖村村民张大爷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三里镇人大建立的“1+3+N”工作体系: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枢纽,搭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三大平台,拓展N种活动载体。
三里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发现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等问题突出。为此,代表们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征集群众意见,制定出灵湖村“五个统一”标准,即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礼金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在代表的建议下,“五个统一”也纳入《灵湖村村规民约》,为常态化推动移风易俗提供制度保障和规则约束。
“我们文艺队有10多人,都是移风易俗宣传员。”人大代表张朝忠介绍。三里镇人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山歌队、快板队等文艺队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风尚。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文艺演出36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代表+宣传”营造崇俭尚德暖环境
“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这是张朝忠代表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找准工作切入点,代表们开展“夜话小广场”“敲门行动”“榕树脚畅聊”等活动,收集意见建议36条。
针对群众反映的“八仙”人员过多问题,代表们组织族老、队长等共同商议,持续完善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及村规民约。
在宣传方式上,代表们注重“线上+线下”结合。线上通过“武宣三里”微信公众号,推送移风易俗宣传案例;线下打造移风易俗文化长廊,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今年以来,三里镇评选出优秀先进典型30户,开展身边好人移风易俗宣讲活动80余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代表+监督”筑牢长效常态防火墙
“现在办酒要提前报备,代表们全程监督,既规范又省心。”三里镇人大代表、灵湖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朝忠说。三里镇人大成立移风易俗监督组,组织代表开展“三查三看”行动,即查报备台账,看是否超标操办;查现场情况,看是否铺张浪费;查群众反馈,看是否满意认可。同时,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将节俭办酒、厚养薄葬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奖励,村民凭积分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今年以来,全镇红白事报备率达95%,群众满意度达98%,真正实现了“监督常态化、管理长效化、新风制度化”。代表们用实实在在的监督举措,让移风易俗在三里镇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从“陈规束缚”到“新风蔚然”,三里镇人大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又助力共同富裕。代表们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优势,通过创新监督机制、完善村规民约、推广积分奖励等方式,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使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文字:梁 亮
初审:陆艺炜
终审:孙海源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