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蔗”事业 做蔗农“贴心人”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6-23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八桂大地的蔗海深处,有这样一位扎根乡土20年的“蔗田守护者”,他以北斗为笔、以农机为墨,在广袤蔗田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他用“传帮带”的初心、“产学研”的匠心,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千万蔗农的“甜蜜事业”蒸蒸日上。他就是来宾市人大代表,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武启惠,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武启惠深知农民种蔗的艰辛,“请工难、成本高”像两座大山,压在蔗农的心头。2014年7月,他决定组建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决心为乡亲们开辟一条致富新道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组织力带动合作社发展力,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党建引领产业“一体”融合发展。从最初的11人,发展到如今的237人;农机具从寥寥无几,增加到386台套;每年安排就业人数从120人增长到826人。2024年,合作社经营总收入达300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2.6万元,实现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模式。

武启惠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新老党员、社员“传帮带”工作,推动形成“熟手变能手、能手变高手、高手反哺新手”的良好局面。每年还免费举办各类培训,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带动2万多户农民共同致富。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公益,近年来捐款捐物价值达64万余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武启惠勇于探索,敢为人先。2020年,他在158台农机具上安装北斗远程监测设备,让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帮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他带领合作社探索出一套高效的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还与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合作,创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甘蔗脱毒种茎”加工厂。采用标准化脱毒种茎种植,每亩用量比传统种植节约0.7吨,成本降低378元,累计为蔗农增收1323万元。

在2024/2025年榨季,合作社深耕深松3.6万亩土地,机械化收获甘蔗9760亩,机收进厂原料蔗4.85万吨,装载进厂原料蔗117万吨。同时,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16.3万亩,积极推动蔗叶粉碎还田、打捆工作,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多年来,通过机械化服务,为蔗农降低生产成本1.16亿元,“种甘蔗,找博盛合作社”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武启惠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多次被邀请在区级现场会议上作发言,事迹被多家央级媒体报道。面对诸多荣誉,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流转3000亩土地,创建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甘蔗脱毒种茎加工厂,预计每年可为蔗农节约蔗种成本15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国家 “糖罐子” 的使命,为甘蔗产业振兴、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武启惠在甘蔗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担当诠释责任,是当之无愧的榜样。

作者:吴国冠、韦伊恬

初审:罗方圆

终审:黄寒冰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