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托起大产业
——一位农业科技人大代表的助农答卷
在象州县中平镇,养蜂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近年来,在来宾市人大代表、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覃庆福的带领下,当地养蜂业从零星散养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中平镇背靠大瑶山,拥有丰富的野生花源和万亩果园,是天然的养蜂宝地。然而,当地农户虽有养蜂传统,却因技术落后、规模零散,难以形成产业效益。2021年,覃庆福当选来宾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并受聘为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便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甜蜜事业”。他深入村屯调研,指导农户科学养蜂,推广蜂场消毒、庭院养殖等技术。同时,积极组织农户参加养蜂培训班,系统学习现代养殖方法。
早在2018年,在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颁布后,他第一时间动员农户成立养蜂合作社,推动产业抱团发展。在他的努力下,中平镇先后成立两家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200多户农户参与,养殖规模突破500箱(群)。
针对传统中华蜜蜂产量低、管理难的问题,覃庆福大胆引进意大利蜜蜂,并推广“转场养殖”技术。他说:“意大利蜜蜂产蜜量高、性情温顺,通过追花逐蜜,一箱蜂年产量可达100多斤,是中华蜜蜂的两倍多。”
古磨村村民覃荣秀在覃庆福的引导下,从3箱意大利蜜蜂起步,发展到120多箱,年产蜂蜜4000多斤,年收入超20万元。河村养蜂大户韦文坤更是通过转场养殖,将蜂群规模从50箱扩大到180箱,年产蜂蜜27000多斤,并开发蜂蜡、蜂王浆等产品,成为全县养蜂致富的典范。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覃庆福又引领农户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他指导农户规范蜂蜜包装,申请商标,并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拓宽销路。如今,“中平蜂蜜”已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覃代表是我们的引路人,让养蜂从副业变成了致富产业。”农户们由衷赞叹。
从技术推广到产业培育,从散户养殖到品牌营销,覃庆福用科技与履职担当,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助农答卷”。在这位人大代表的带领下,中平镇的“甜蜜事业”正酿出乡村振兴的芬芳未来。
文字:覃 帆 廖本惠
初审:覃 帆
终审:覃 帆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