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开幸福来
——人大代表蓝启红的“共富经”
5月,走进忻城县北更乡弄兰村金银花加工厂内,工人们忙着将库存的干花分拣包装。这个由乡人大代表、弄兰村委副主任蓝启红创办的企业,让传统的金银花产业焕发新生机。
采收环节虽已结束,但工厂的账本上仍记录着今年4月盛花期时的热闹场景:高峰期每天收购鲜花超3吨,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600余户村民增收。
村民吴翠娥回忆:“现在摘了鲜花直接送到厂里,一斤鲜花能挣10~12块,现款现结,勤快些每天都能挣200多块。”
“以前,乡亲们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蓝启红站在全自动烘干车间里,看着传送带上的鲜花经过分拣、杀青、烘干,最终变成金灿灿的干花。他记得第一次回乡调研时,村民韦晓荣家院里晒着半亩金银花,却因阴雨天气霉烂了大半,“当时韦晓荣蹲在地上抹眼泪,说三个月的辛苦全泡汤了”。
正是这次走访,让蓝启红下定决心转型。2016年6月3日,他揣着满腔热情与梦想,成立了忻城县北更乡助民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之初,蓝启红带领6名初始社员,投入35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引进。合作社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金银花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以及技术培训等多方面。
蓝启红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金银花种植与加工技术。他创新采用杀清机与烘干机相结合的烘干工艺,通过精确控制温度与水分,大大提高了干花的产量与品质。此外,他还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线上销售平台等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2023年7月,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项金银花加工用烘干装置专利申请。
特色产业金银花的发展正在改变山村的面貌。截至2024年,合作社已壮大至86户社员。生产设备与技术实力大幅提升,年收购金银花湿花达100吨、干花20吨,直接创造20多个就业岗位。同年,蓝启红再次扩大经营,投资50万元用于花苗培育与种植,将年收购量提升至湿花150吨、干花30吨;助力北更乡的弄兰村、加乐村、犀牙村等六个村集体增收总计24000元。
近年来,合作社屡获殊荣,如2018年获广西名优农产品企业联合会的重点推荐品牌,2019年成为广西农牧网绿色食品网的优选采购单位,以及2023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单位……这些荣誉见证了合作社的稳健成长与显著贡献。
多年的农业创业经历让蓝启红深刻体会到,农业不仅是生产粮食与农产品的行业,更是关乎乡村振兴与农民福祉的伟大事业。他感慨地说:“农业虽然辛苦,但看到乡亲们因我的努力而改善生活,我感到无比自豪与满足。”
在这个被金银花改变的乡村,村民们的笑容比盛开的金银花还要灿烂。正如蓝启红所说:“人大代表就是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这条由金银花开出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宽广。
文字:陈 玲
初审:覃晓军
终审:罗 海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