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纾解旱情 履职担当守护民生
3月25日,兴宾区2025年抗旱工作专题会议一结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方革立即带领水利和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寺山镇抗旱一线调研指导工作;4月14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海奔赴高安乡开展抗旱指导……面对持续旱情挑战,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自治区党委、来宾市委和兴宾区委关于抗旱保收的决策部署,锚定“保民生、护粮安”目标,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推动、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以“三级联动监督+项目精准攻坚”模式,积极有序开展抗旱工作。截至4月,累计实现灌溉面积97.25万亩,惠及群众16万人,交出一份“人大担当护民生”的履职答卷。
三级联动,筑牢乡村振兴水支撑。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扣“水利兴则产业旺”的发展理念,未雨绸缪,构建“党委统筹+人大监督+政府落实”三级联动机制,以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17件代表建议办理为抓手,凝聚四级资金合力,绘就水网纵横画卷。
“桂中治旱工程水渠通到家门口,让我家8亩水田告别了‘望天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朝西村村民江大哥高兴地说。桂中治旱工程作为“国字号”区域性重大水利工程,惠及沿线数十万群众,此次水渠延伸至良江镇草凌村委那蓬、朝西、朝南、草凌、丹山等五个村灌溉网络,保障了沿线2.2万亩甘蔗地和1.2万亩水田全年稳定供水,为兴宾区耕地保护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针对“关于良江镇桂中治旱水渠至草凌村委那蓬村、朝西村、朝南村、草凌村、丹山村等五个村灌溉系统建设的建议”“关于迁江镇大村村委小型水利项目建设的建议”等民生关切,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办理代表建议“五步工作法”,在“听、交、联、督、评”全流程监督闭环,由党政主要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人大组建监督专班“嵌入式”跟踪问效,政府职能部门成立技术攻坚组驻点推进,通过“清单式交办、项目化推进”,精准定制“四级资金联动”,推动项目攻坚打通“水动脉”。
自“国字号”桂中治旱工程连通后,运用2024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渠道15条24.8公里,激活15个斗口,新增灌溉4.04万亩;县域特色产业培育资金打造24条28.35公里“产业水网”,2025年4月实现17.25万亩耕地润泽。2025年计划投入1638.77万元建设16条智慧灌渠,革命老区资金1000万元打造8条生态水廊,2800万元移民结余资金项目加速谋划……汩汩清流正滋润着百万亩良田,谱写着新时代“战旱魃、润民生、兴产业”的人大篇章。
众智同心,共谱科技惠农增收图。“种甘蔗靠天‘吃饭’,产量上不去”“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导致产量出现下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兴宾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建设履职平台—深化调查研究—强化跟踪督办”全链条监督闭环,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农业抗旱减灾和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2024年初,兴宾区人大立足区域特色,在糖料蔗主产区凤凰镇黄安片区,新增建设“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联络站”。该联络站整合农技专家、制糖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等12位复合型代表进驻,成为集政策咨询、技术推广、问题反馈、项目监督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精准对接糖料蔗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抗旱措施落地见效。韦丽娜、覃宗钰等驻站代表常态化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12次,集中走访群众15次,收集到糖料蔗滴灌等问题线索20多个,形成了《关于推进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关于建设糖料蔗良种繁育服务中心的建议》等12条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搭建科技助农“连心桥”。
如何端稳“糖罐子”,走好“甜蜜路”?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将糖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监督重点,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以实际行动诠释人大担当与作为。通过实地视察、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考察学习等方式,在全面了解兴宾区糖料蔗种植现状的基础上,区人大专题调研组提交了《兴宾区糖料蔗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并于兴宾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专题审议通过。调研报告中提出包括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快培育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等5个方面科技赋能审议意见获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转化为政府《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方案》《兴宾区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等多个专项文件,加速推进全区糖料蔗“四化”建设进程。
2025年,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审议意见落实督办机制,将《糖料蔗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5个方面建议分解为16项具体任务,通过“季度督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开展全过程监督。在区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集智汇智持续推动下,目前,兴宾区已建成水肥一体化糖料蔗基地33.64万亩,实现节水40%、节肥30%~50%、亩均增产2吨,惠及全区20个乡镇、2个街道384个糖料蔗种植片区。
云端纾困,润泽蔗田保丰收。今年以来,依托来宾“智慧人大”APP平台和“码上提”搭建全天候民意通道,累计接收群众旱情诉求30多条,推动建成应急取水点20处。
面对持续升级的旱情,高安乡高台双松村村民蒙庆察通过“码上提”二维码上传泵站失修图片资料,提交请求及时修复的建议。高安乡人大主席团依托“1小时签收—24小时响应—72小时反馈”民生诉求闭环处置机制立即上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临时指挥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48小时内完成现场勘察,最终保住1000多亩甘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当前,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通过人大履职脚步实时跟进田间水流,织密抗旱“防护网”。
文字:韦妮萍
初审:潘 琦
终审:莫祖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