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向新,书写兴宾人大履职答卷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履行人大法定职责,持续“刷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场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党旗领航,“一条主线”开辟人大党建工作新路径。
兴宾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在原有“党建+联络站+N”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人大党建工作新路径,创新实施“三联”机制赋能党建工作,形成全区人大党建“一盘棋”,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全面覆盖。
“我们结合良江镇产业特点,与良江镇党委、龙安村委党支部联创共建‘党旗领航•乡村振兴’品牌,与龙安村人大代表联络驻站代表共同组成志愿服务队,到龙安村、中团村联农助农,推动辣椒远销千里,年产值超亿元。”兴宾区人大机关党支部书记莫祖才表示,今年以来,兴宾区立足人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实际,创建贴近基层、各具特色、有推广成效的党建品牌4个,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推动党建工作与人大业务深度融合,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人大履职焕发新活力。
提档升级,“两个作用”激发基层代表履职新活力。
精心编组,凝聚代表履职合力。“感谢各个部门的积极回应,我们的项目用地问题已经解决。”兴宾区钙基新材料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陆志同深入走访企业时,了解到企业项目用地未能及时落实影响建设进度,提出“帮助解决项目使用林地问题”建议,区人大常委会收到建议后主动与区政府沟通联系,联合职能部门,精准高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兴宾区人大继续在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上做好“加法题”,在落实上级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编组工作,从全国、自治区人大代表和县处级及以上职务的人大代表分散不扎堆、方便联系群众和基层需求出发,围绕代表资源和专业优势,把18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精心编排到24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和324个代表联络站(点),推动代表履职实现“区、乡、村、屯”四级全覆盖。
突显特色,优化履职实践渠道。紧扣基层单元和代表行业优势,持续为“一镇(街道)一品”建设凝心聚力,推动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由规范化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升级。在原有4个“品牌站点”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从区域群众和基层需求出发,围绕代表资源和专业优势,新增打造一批具有地方辨识度的标志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如:兴宾区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凤凰镇黄安村万亩连片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为核心,发挥“代表+合作社”优势,围绕循环利用和良种良法化、水利现代化、生态经济化多产业集成发展,在辐射带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建言献策。
眼下正值榨季,兴宾大地弥漫着甜蜜的气息,驻站全国人大代表韦丽娜说:“我们坚持‘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在履职过程中倾听民声、汇聚民意,驱动甘蔗产业接‘二’连‘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科技引领、示范区聚集效应,牢牢端稳‘糖罐子’。”
“代表在线”“码上提”双通道云上搭台,数字化、可移动履职场景让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实现“实时在线”“不打烊”。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在线”“码上提”反映各类信息918条,已完成处理699条,处理率76%,满意率为100%。
发挥职能,“三项服务”助推兴宾经济发展新引擎。
紧扣区委“经济强区”总体思路,把服务中心大局与人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监督实效。围绕民生认真开展调研、审议和满意度测评,跟踪督办《兴宾区城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调研报告》《行政审判府院联动工作调研报告》等落实情况,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执法检查,以人大的“监督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服务法治社会建设,推动良法善治。突出征集对象“广覆盖”、开展过程“显特色”、工作推进“重实效”,建立了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5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草案、工作制度、法规草案等征求意见9次,收到有价值、接地气的意见建议214条,开展普法宣传150余场次,在筑牢法治保障中发挥人大作用。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兴宾区城南廉政文化公园,建成宪法主题公园,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园林景观,打造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法治文化的“园中园”,为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服务乡村振兴,打好产业“特色牌”。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围绕“乡村振兴,人大同行”主线,实施“三航”工程,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做好“四员”服务,弹奏乡村振兴交响曲。发挥代表“领头雁”作用,推动“现代陆基渔业产业园+稻螺种养+旅游休闲垂钓”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产业发展,已建成3个大型陆基渔业养殖基地,养殖水体约3.9万立方米,年养殖水产品产量达550吨,产值约1900万元。
在民族团结方面,创新“联络站+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民族工作同步全覆盖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13个民族不断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 2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2个及市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23个。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亲临高新社区涉侨人大代表联络点调研,对兴宾区创新的“3434”侨务工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人大代表助力推动凤凰华侨农场建设总投资3323万元的金凤凰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化了农产品仓储、深加工与物流能力;协助凤凰华侨农场成功申报农业项目,荣获自治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05万元,实现产业升级、农业效益提升与归侨侨眷收入增长的共赢局面。
为民而谋,“四个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
探索规范管理的方式方法,把代表主动履职融入“四个全面”工作,打开“上接天线、下接地线”的基层人大新格局。
全领域联系代表和群众。坚持常委会领导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三联系”机制、重大情况向代表通报和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制度,37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116名代表,邀请基层人大代表60多人次参加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和专题询问等重点工作,96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探索发挥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作用的路径和形式,积极推进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全区1800余名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兴宾区24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和324个代表联络站(点)中,推动代表履职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
全方位服务代表履职。组织实施联络站建设“1158”工程,以“联络站+N”模式为抓手,结合各自社区民情,力争凸显人大工作鲜明特质,创建独具特色的工作品牌,促进代表积极履职。河西街道向阳社区联络站由代表进站履职向“开门接访”“出门走访”转变,针对社区很多老年人和伤残退役军人等行动不便的特点,将高龄年审、军人优待证办理等业务搬进小区和巷道,设点上门为居民办理业务,6000多名居民受益,“小板凳”成了移动办公桌,真正把代表履职触角延伸至群众“神经末梢”;来华街道高新社区涉侨人大代表联络站开通侨务便民服务专窗,快速办理华侨子女落户、就读、境外人员暂住登记等服务,打出一手好“侨牌”。教育系统人大代表联络站、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各具特色的示范性代表联络站(中心),接待群众1200余人次,现场解答和反映问题300余个,组织代表开展线上培训6批次、公益行动4次,参与服务活动900余人次。
全过程督办代表议案。建立健全沟通协调、领导领办、重点督办等机制,探索形成办理代表建议“五步工作法”形成闭环,依法向社会公开办理进度,提升面商率、满意率和解决率。推动解决代表建议办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督办一批农产品滞销、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等建议成功办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为中团到东岸水利渠道疏浚建设,让1000多亩辣椒得到及时灌溉”“中团新村至二级路段没有硬化,给群众辣椒运输带来不便”……良江镇中团村委高岭村十五届至十八届人大代表接力履职,“点对点”交办、引领督办,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打造连片两万亩“椒美田园”辣椒种植基地,实现了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两年来,兴宾区通过代表建议办理“五步工作法”,区政府投入了4328.66万元,办结落实各类代表建议1192件,满意率达到了100%。
全覆盖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感谢代表们又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在欢乐的鞭炮声中,七洞乡古车村民姚覃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古车、春归、成凡三个村委增设路灯项目完工后,村民自发地感谢。
在七洞乡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中,经过代表投票表决,把“为古车、春归、成凡三个村委增设路灯”定为七洞乡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通过2024年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总投资31.4万元人民币,其中财政奖补资金为30.44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为0.955万元,于11月完工并通过验收。如今,112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护航周边660余户村民的安全出行。
2024年,兴宾区人大践行“三四五”履职思路,全覆盖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三阶段四环节指导把关,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决定、政府主动的“三轮驱动”工作格局,凸显刚性结果和柔性协商良好结合,以人民民主的方式实现基层善治。截至目前,全区20个乡镇票决出55个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已成功完成验收50个,余下5个也已进入最后的收尾冲刺阶段,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人民群众。
文字:韦妮萍
初审:韦妮萍
终审:潘 琦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