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五个促推措施 强化社会建设监督
近年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务、群团组织、公共安全五大领域依法履职,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精美幸福小城”目标,紧扣人大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代表意见建议督办等工作,采取五个“促推”措施,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促推象州社会建设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调研视察现场督办,助推多元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县人大常委会聚焦解决劳动人事领域矛盾纠纷、农民工欠薪、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有效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作中,推动“送法进企业”活动开展,全县各产业园区设立师服务点、劳动关系监测点,为企业、职工排除劳资纠纷隐患提供服务;推动建立“法院+工会+人社+N”调解机制。在三江口新区(象州片区)设置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联动调处中心,将县工业园区178家企业纳入网格管理。2023年以来,县人民法院、总工会、人社局等多部门合力参与劳动争议调解303起,为296名当事人出具司法确认裁定文书,涉及金额137万元。
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助推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2022年以来,代表提出的89件涉及社会建设领域建议的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均达100%;推动建成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5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县城三所公立幼儿园取得补助资金近40万元等成效。这是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精准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取得的可圈可点、沉甸甸的成绩单。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良言”变为政府“良策”,围绕“看护人员安排、资金保障”等难题牵头督办。同时做好“一老一幼”服务文章,配合开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案例分析等调研工作,形成关于城乡老年人养老、托育服务工作等专题调研报告,推动整合乡镇区域性中心敬老院5个,全县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45.45%。
社情民意“码上提”,助推法律法规实施见成效
2023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在各代表履职平台和各村屯(社区)设置社情民意“码上提”二维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打通人大代表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社情民意“码上提”二维码收集社会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371条,形成向人大“代表在线”APP提交意见建议152条;推动县人民政府投入2.9亿元,高标准建成“三馆一院一中心”惠民项目,主体工程包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体育中心等多个功能场馆;免费开放全县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壮欢文化系列活动1500多场次,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
发挥APP监督作用,助推稳定和就业工作
2023年,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收集到“加强对快递小哥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帮助”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立即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议进行推动,仅用一个多月时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就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全县已建成“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36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28个,开展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困难帮扶、法律服务等活动,在职工之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3期,新增就业人员5000多人。如: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开展“象州就业援助夜”大型招聘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直播方式吸引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300多人在“象州就业援助夜”活动中达成了就业意向。
同时,在三江口新区(象州片区)成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便于职工群众反映问题,也为代表履职提供很好的阵地,发挥代表联络站民意窗、连心桥的作用,为促进稳岗就业贡献人大力量。
汇聚代表力量,助推应急管理能力提质增效
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打好监督“组合拳”,促推全县应急管理水平提质增效。依托全县80个代表履职平台,充分发挥全县1021名各级人大代表应急管理工作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消除隐患。
象州梦幻夜项目建设初期,大门的射灯向低处和地面发射强光,影响到来往车辆、行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群众通过社情民意“码上提”二维码向代表联络站反映意见,驻站代表经过实地核实后,通过人大“代表在线”APP 平台转交职能部门办理,应急部门督促梦幻夜项目业主当天就调整了灯光照射角度及使用时段,实现了解决问题“不过夜”。代表建议在县城花山小学外交岔路口设置红绿灯,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代表在线”APP将该问题转交县公安局进行办理,通过跟踪督办,县公安局筹措49.2万元项目资金,建成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消除了人车混行的安全隐患。
文字:黄隆天、罗钰、罗秋玲
初审:罗 钰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