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书写新时代人大“侨文章”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托高新、华林社区等自治区级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络点,深入基层,倾听侨声,汇聚侨智,维护侨益。2023年,新侨社区获全国“侨胞之家”称号;202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亲临高新社区涉侨人大代表联络点调研,对兴宾区创新的“3434”侨务工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党建引领,筑基固本,凝聚侨心侨力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侨务工作新体系。兴宾区人大成立了由常委会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书记领航”制度,“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全面统筹。通过选优配强人大工作队伍,将侨务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与党建、民生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确保侨务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做精,实现服务侨胞管理数据清、底数明、全覆盖、零距离,凝聚起全区归国侨胞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深化民族团结,共创和谐侨界新气象。近日,在来华街道新侨社区举行的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归侨群众争相展示亲手制作的手工月饼和灯笼,别开生面的活动让侨胞侨眷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一直以来,兴宾区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侨务工作的生命线,以“七进”活动为载体,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多个层级的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相继涌现。截至目前,“七进”创建工作覆盖率已达80%,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达90%。此外,我成功举办多场高质量调研活动,赢得广泛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兴宾区侨务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侨胞服务新平台。依托“党建+联系点”阵地,高标准建设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形成了“联系点+”工作品牌。来华街道高新社区涉侨人大代表联系点不仅开通了侨胞便民服务专窗,还设立“侨胞警备室”“侨胞之家”等多元化服务平台,为侨胞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同时,各涉侨工作站点着眼于满足居民多元服务需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侨胞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打好“侨牌”,汇聚侨智,激发侨界活力
“联系点+阵地”,搭建侨胞服务连心桥。充分发挥联系点作为服务侨胞的前沿阵地作用,通过高标准建设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样板”,为侨胞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点开兴宾教育招生平台,选择小学报名……”高新社区涉侨人大代表唐国强手把手耐心地指导归侨杨大姐填报子女入学报名。作为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的“点长”,唐国强与驻点代表常态化开展“我为侨胞办实事”活动,让代表履职有了精准的方向。不仅为侨胞解决了落户就读、暂住登记等实际问题,还通过“侨胞之家”等平台,促进了侨胞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此外,注重文化引领,通过“侨胞小苑”“同心亭”等文化设施,丰富了侨胞的文化生活,搭建起为侨民服务的“连心桥”。
“联系点+走访”,畅通侨胞诉求民意窗。实施涉侨工作联系点站长责任制,定期开展驻站代表“接待日”接访,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听民意”活动,构建需求导向的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侨胞需求。
“金龟岛小区居民健身器材风化严重,能不能新装一些健身器材、休闲石凳?”“来华农场四队新村路灯线路老化,经常跳闸,居民日常出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高新社区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站长定期组织代表到归侨家中,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共汇集侨民建议23项,成功推动了金龟岛小区健身设施增设、来华农场四队路灯安装等关键民生项目,加速新侨区发展步伐。
华林社区则创新实施“五必访”关怀机制,全面覆盖侨民生活重要节点,确保及时援助。同时,构建“五彩”志愿服务团队,整合人大代表、网格员与侨民力量,提供多元化服务。志愿者通过服务时长或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回馈,有效激活了志愿服务动力,促进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点+宣讲”,传递党的声音和政策法规。依托社区讲堂与“侨胞有话讲”等特色平台,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模式,通过座谈会、联谊会、茶话会等多元化形式,深入宣讲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团结典范等,确保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直达侨心,增强侨胞政治认同与文化自信,激发其投身兴宾区建设的热情。202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5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重要论述宣讲5次,民族与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讲高达23次,并创新性地融入文艺元素,举办居民喜爱的文艺宣讲3场,实现了宣讲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并重。
发挥优势,护航侨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广联谊,扩大海外侨胞“朋友圈”。立足侨联工作对外交流广、商业人脉广等特点,持续开展“情暖寻亲路”主题活动,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在国外国内的生活、工作情况。同时,成功组织归侨侨眷代表举办“侨连心”座谈会、“粤港闽桂琼”五地归侨联谊活动等,不断提升侨民侨眷归属感,增强侨心正能量。
护侨益,服务侨企纾困解难。坚持把维护好侨胞侨眷利益为工作核心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侨企服务机制与“同心侨”品牌塑造,为侨企提供全面深入的服务。借助信息发布平台,有效缓解企业用工压力,优化经济发展生态,促进了侨资侨智在兴宾区的集聚和转化。如:高新社区涉侨人大代表联系点组织20名代表深入中沛汽车电子产业园及工业园区调研,广泛征集园区意见,精准施策助企解难,成功协助236余名企业员工申请公租房。同时,利用社区多渠道资源,发布招聘信息,助力6家企业招募新员工超200人。
引侨资,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于服务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侨资侨智深度融入地方发展。
近年来,通过征集招商与工业发展建议,构建创新平台,加速产业升级。来宾华侨农场聚焦电子信息与数字经济等高新领域建设发展,迁江华侨农场则打造百亿级铝产业基地。推动凤凰华侨农场建设总投资3323万元的金凤凰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化农产品仓储、深加工与物流能力。协助凤凰华侨农场成功申报农业项目,荣获自治区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05万元,实现了产业升级、农业效益提升与归侨侨眷收入增长的共赢局面。
“如今,兴宾区18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入32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代表中的领导干部带头进站履职,带动其他代表开展走访、接待侨胞、调研视察、召开民情沟通会等。”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方革表示,区人大常委会将积极探索联络站(点)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时与涉侨工作相结合的“站点+”新模式,让代表联系服务侨胞的效果可见可感,保障侨胞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文字:潘 琦、韦妮萍
初审:潘 琦
终审:莫祖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