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蔗”里 甜到群众心坎里
走进武宣县禄新镇上堂村的甘蔗种植基地,4000多亩的甘蔗茎节挺拔,翠绿的蔗叶随风摇曳,蔗林宛如绿波轻舞,长势旺盛、生机勃勃。
“现在甘蔗入榨价格比往年都要高,2023—2024年榨季达到 540元/吨,糖厂还对应地给新植户每亩330-600元不等的补助,还有甘蔗良种良法补贴等惠农政策,种甘蔗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生活也更加有‘奔头’。”来宾市、禄新镇两级人大代表陆如文告诉笔者。
“为民代言解难题,是人大代表的职责。”陆如文不仅是来宾市连任两届的人大代表,也是禄新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脚踏实地,坚守初心,心系人民,立足本职,努力发展规模化糖料蔗种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陆如文牢记代表职责,积极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通过代表联络站平台推动当地糖料蔗种植产业发展。在参加入户走访、现场调研等联系选民活动中,种植管护水平低、产业道路未完全畅通等问题渐渐成为萦绕在蔗民们心头的“烦心事”,也成了陆如文时时刻刻牵挂的“心上事”。随着再次的深入调研,在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诉求后,陆如文先后提出《关于加强蔗农技术培训的建议》《关于上堂村古朵屯道路硬化的建议》《关于解决糖料蔗生产用水的建议》,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现场调研勘测,这些建议也得到禄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了高效办理。该村仅在2024年便组织开展糖料蔗种植、管理等培训3场次,修建产业路2条,还争取到投资360多万元建设上堂5个片区的水肥一体化项目,全方位解决全村4000多亩的甘蔗种植用水难以及生产灌溉问题。
“促进蔗农增收,提高产能是关键。”这是陆如文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为进一步提高产能,他常常奔走于博宣公司以及县、镇两级农业技术部门之间,得知土壤是糖料蔗高产的重要因素后,2021年以来,他大规模实施土地改良,通过用“滤泥”混合及合理施肥改良土质,亩产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他又率先种植改良品种“桂糖44号”等型号,通过试点将引导全村乃至全镇糖料蔗种植产业的发展。目前,仅上堂村的糖料蔗亩产可达7 吨以上,高产的区域可达10吨以上。
为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扩大糖料蔗种植规模惠及更多村民,使村民想种蔗、能种蔗、种好蔗。陆如文提交了《关于发展种植千亩连片糖料蔗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议》《关于要加强甘蔗新型订单种植模式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该镇政府的积极办理,助推全镇成功探索甘蔗新型订单种植,即制糖企业十第三方服务种植机构十农户委托,订单农业种植服务费由群众与第三方服务种植机构商定后,由第三方、群众、博宣签三方协议,种植服务经费由博宣公司统一从群众甘蔗进厂原料蔗款代扣,搭建群众与企业订单农业种植平台。由博宣公司统调蔗种、化肥、农药、盖膜,在技术员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下统一标准种植,群众只参与种后管护工作,解决留守老人无劳力种植问题。
从小土生土长在上堂村的陆如文,对甘蔗种植情有独钟,从事糖料蔗种植30多年,不仅自己种植糖料蔗70多亩,还带动附近村民种植500亩。作为上堂村一名甘蔗管理员,经常组织村民开展糖料蔗技术交流,还建立蔗农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甘蔗管理、水肥和病虫害管理等技术信息,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蔗头”。与此同时,他还结合“桉退蔗进”的国家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组建代表小组,联合上堂村人大联络站驻站代表以“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深入农户家宣传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深入清桉现场一线,主动参与测绘、砍伐、调运、机耕、种植、纠纷调处工作,推动当地农户逐渐转型种植糖料蔗。
在陆如文的推动下,上堂村的甘蔗种植面积由2021年的2000多亩增长为如今的4000多亩,种植户达400多户,其中,种植超过50亩的有20户。2023/2024榨季,该村糖料蔗产量达3万吨,产值超过1600多万元。
“多亏了陆代表,不仅帮我们协调清理尾叶桉,还经常到家里或田里用自身的经验教我们如何种植、如何管理等,在砍运的时候帮我们协调了砍运人员和车辆,去年我们的家的甘蔗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现在的生活有‘奔头’、有‘甜头’。”禄新镇上堂村村民黄大娘开心地说着。
陆如文表示,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继续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耕蔗糖产业,踏踏实实将蔗糖业做强做大做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字:荣艳凤
初审:刘万丽
终审:滕少娟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