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喜姣:推动解锁“百万”乡村华丽“蝶变”
“太好了,我们村又获奖了”来宾市象州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大乐镇第五届人大代表,侣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喜姣欣喜地向全村老少传递好消息。今年2月,侣塘村党总支部喜获来宾市担当作为先进集体,这是继2020年以来获得自治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卫生村”、来宾市“五星争辉•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星级村党组织等荣誉后的又一殊荣。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侣塘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特色农业的崛起。
过去,侣塘村曾是大乐镇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村887户3408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274户1016人。村民以传统的稻田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资产租赁、土地发包等,是典型的“空壳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韦喜姣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侣塘村“破壳”成长,带领村民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振兴之路。
如何描绘村庄“新容颜”?代表带好头,村民群众接力干
优美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韦喜姣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人大民生流动议事的方式,开展凉亭议事、球场议事等与人民群众共商环境整治,是韦喜姣推动人居环境治理的第一步。制定村规民约,鼓励村委干部、人大代表、党员代表、乡贤等带头维护和保护环境是她实现环境优化的第二步。
自2021年以来,韦喜姣组建了一支由17名人大代表、党员、村委干部带动近70名群众志愿者的“巾帼志愿者保洁服务队”,并形成长效的保洁机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20余次,清理沟渠30余次,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出建议意见5条。其中,韦喜姣提出的《关于推进大进屯环境整治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建议》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0万元,平整闲置脏乱的菜地,修建文化长廊,美化村容村貌。渐渐地,村容村貌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点赞,村民齐心协力投入侣塘村建设中,让美丽乡村的热潮“燃起来”。2021-2023年度,该村荣获自治区卫生村。
如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代表齐参与,破解难题笑颜开
“农村生活琐事多,日常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拌嘴吵架,听到群众反映的“烦心事”,我也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好。”这是韦喜姣在走访中常提到的一句话。
“韦代表,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没有水了啵,再这样下去煮饭吃都成问题。”“最近天气炎热,我们家的水龙头基本都不出水了。”这是2021年韦喜姣在走访选民时,发现群众有用水困难问题,群众的“烦心事”她时刻放心上。最后通过调查研究她提出《关于实施大侣塘屯人饮工程的建议》《关于实施水淋屯人饮工程的建议》,得到镇党委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在2021年筹集资金30万元,完成大侣塘屯打井工程。之后又争取到项目资金13万多元,于2022年完成了水淋屯人饮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如何探索自身特色路?代表同推进,就地取材显特色
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以及产业困局,韦喜姣时常思考,如何做才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地帮助村民增收?经过不断调研和走访,她发现村里有众多的百岁老人,再进行详细了解后得知村中老人长寿的秘诀可能在于村里土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侣塘村位于象州东北部,大瑶山西麓,这里气候温和,冬短夏长,温度、光照和雨量充足。这里盛产的大米,颗粒细长,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硒元素含量高、营养丰富,侣塘村村民世代享用,更是香软爽口,本地有“吃而不腻”之称。
这让韦喜姣喜出望外,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结合本村1200多亩稻田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关于发展“侣塘大米”助推村民增收的建议》,得到大乐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韦喜姣带领侣塘村村民创新“合作社+农户+企业+直营”经营模式及“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他们先后与象州福达米业、象州高丰米业等乡贤创办企业以及线下26个群体达成合作,搭上“邮政快车”,有效打通了加工和销售环节。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现今,侣塘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4万元到2023年的102万元,实现从“空壳村”到“百万元村”的华丽转变。
如今的侣塘村,人居环境优美,经济产业发展稳定,村民增收致富有保障,侣塘村的“绿水青山”正在不断“淌金流银”,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百万村”的华丽蝶变。
文字:盘妮云 莫丽玲 罗秋玲
初审:罗秋玲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