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板凳会” 话出代表“大作为”
在村民小广场里找块空地,摆上几张小板凳,不设主席台、不拘形式、没有讲话稿、不定会议时间、不限制人数……人大代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样,听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把老百姓的困难解决在村子里。近日,兴宾区石陵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辖区内人大代表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以村组为单位召开“板凳会”,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大家有哪些诉求,对咱们社区道路硬化项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说,我们大家一起商量。”石陵镇石陵社区党总支书记蔡红林近日在一次“板凳会”上简单的几句开场白,让大家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这是人大代表在村民小广场开“小板凳”议事会的情景。
“小板凳”上听民声,架起群众“连心桥”。“通过‘板凳会’,我们社区居民可以面对面向代表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上次反映社区五里塘道路交通问题,镇人大代表、社区副主任陈新恩亲自给了我答复,我非常满意。”石陵社区居民李大爷说道。今年以来,石陵人大通过开展“板凳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以情换情、以诚相见。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个,群众意见36条。先后完成了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篮球场、硬化出行道路、修建水渠等民生实事,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交办,切实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小板凳”上汇民意,答好治理“最优解”。“外刁山道路施工造成排水不畅,影响出行。”“垃圾清运次数要增加。”“农家书屋设施还不够完善。”……在石陵镇福山村“小板凳”会现场,镇人大代表、福山村党支部书记吴任苏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指明福山村现阶段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板凳会结束后,福山村第一时间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召集环卫公司、村民代表等商议方案可行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村民提出的问题解决到位。通过“板凳会”,鼓励引导群众主动表达诉求、倾吐心声,向镇人大提出建议意见,帮助村民实实在在解决了难题,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小板凳”上解民忧,托举民生“大服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家庭纠纷不愿讲、邻里纠纷不好讲、矛盾升级不敢讲”等难题,人大代表走进群众家中,上门召开板凳议事会,小板凳上收集起民情民意,将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板凳会”成为群众解开心结的“暖心会”,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巧妙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
如今, “板凳会上代表在身边”已成常态,人大代表们在一场又一场的板凳会中,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敞开心扉话家常、听民声、纾民困、聚民智,不仅架起了一座心心相印的“连心桥”,搭建起服务群众的暖心平台,也凝聚了群众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共促发展的决心,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
下一步,石陵镇人大将继续发挥“小板凳”的优势,创新“小板凳”议事会方式,丰富“小板凳”议事会内容,全力化解“小板凳”议事会中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人大力量。
文字:罗莉兰
初审:罗莉兰
终审:韦 韬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