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农”沃土守初心 逐梦乡村振兴担使命

——记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四级人大代表陆敏红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5-29

走进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三山村委的水果玉米种植基地,连片的玉米随风掀起层层绿浪,一个个水果玉米棒硕大均匀、颗粒饱满,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农户正穿梭其间进行采摘、挑拣,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水果玉米种植基地旁,是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三山村委盛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里放置着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目前主要养殖有缅甸驼峰牛、内蒙古西门塔尔牛。“‘玉米—秸秆—肉牛—牛粪—蚯蚓—有机肥’立体循环种养发展模式既能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又可以发挥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四级人大代表,来宾市兴宾区盛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者陆敏红介绍着“肉牛—牛粪—蚯蚓—有机肥”循环农业的养殖模式。

2016年是全国脱贫攻坚首战之年,陆敏红怀揣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农人梦想,创办了来宾市兴宾区盛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聚焦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新趋势,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新路径、新方法、新视野。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陆敏红意识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限制了规模化有机农业的发展,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让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联动,才能催生出崭新的产业,才是中国的特色农业之路。反复学习取经之后,他携“肉牛养殖—蚯蚓养殖—玉米种植—秸秆加工”立体循环养殖技术而归,使用牛粪养蚯蚓,拿蚯蚓粪种水果玉米,将废弃的玉米秸秆进行回收加工,制成养牛的上好青贮饲料,再与蚯蚓串在一个链条上,通过将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蚯蚓养殖融为一体,走上“肉牛—牛粪—蚯蚓—有机肥”循环农业模式的养殖试验之路,实现全程无废,有效提升了各个环节产品的附加值。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经济,既可变粪为宝,又可变废为宝,为合作社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陆敏红信心满满地说,计划扩大蚯蚓养殖规模至50亩,为更好走出种养紧密结合的循环发展之路贡献出人大力量。

致富不忘家乡。做大养殖事业之后的陆敏红也不忘扶持父老乡亲,通过入股代养肉牛的模式,帮助当地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既享受肉牛养殖带来的红利,也享受了国家以奖代补扶持资金的补助,实现了每户增收6500元。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陆敏红牢牢记住这个道理。在养殖场用工时,优先考虑家庭困难群众,现其养殖场长期需要工人3名,其中有2名就是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人均工资不低于3000元。同时,每年还聘请至少15名的临时工作人员,全部是三山村及周边村屯的本镇村民,且优先聘请生活较为困难群众,让广大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引领乡亲们在实现“乡村振兴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文图:罗莉兰

初审:罗莉兰

终审:韦韬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