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日明:谋项目促振兴 用心用情做好坚强后盾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5-17

蓝日明是忻城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同时也是来宾市、忻城县两级人大代表。“发挥发改局在项目谋划上的作用,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近年来,蓝日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将忻城县现有的优势特色资源整合规划,积极谋划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让项目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走进忻城县古蓬镇板内村,一栋颇具壮乡民族特色的大楼格外吸睛,这是该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带动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助推我们当地的糯玉米走得更远。”板内村第一驻村书记姜国安信心满满地介绍着即将建成的忻城县珍珠糯玉米产业发展项目。

板内村是忻城县发展和改革局的帮扶点,蓝日明作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同时也是该村的第一联络人,他时刻关心着板内村特色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的问题,珍珠糯玉米产业发展项目就是他为提升该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所谋划的项目之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并论证,蓝日明发现板内村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大有可为。据此,他持续推动板内村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他结合发改局在项目谋划上的职责,因地制宜整合资源。2022年4月,经批复后,总建筑面积2970平方米的忻城县珍珠糯玉米产业发展项目在他的谋划下应运而生。调查研究是人大代表议事之基、决策之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及更好履职尽责,蓝日明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考察,跟进项目情况,单位、调研地、项目现场成为他那时候“三点一线”的打卡生活。“蓝局长就是我们村的坚强后盾,只要一得空他都会到村委和我们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帮我们解决困难,他在我们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板内村党总支部书记、古蓬镇人大代表蓝建民说。2023年4月,蓝日明又为板内村引入了桑蚕茶及草珊瑚茶产业加工项目,利用村集体荒地、林地等,从100亩到300亩,不断扩大金钱草、草珊瑚等中草药种植规模,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0万元左右。项目建成后,进一步优化了古蓬镇特色产业的发展空间,强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项目也为群众提供务工岗位65个,有效发挥“以工代赈”助力群众增收作用。

初春时节的北更乡,金银花挂满山头,一副春山绿芜画卷映入眼帘,好一片盎然景色。金银花是当地特有的优质农产品,其沁人心脾的口感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备受赞誉,是当地实打实的优质土特产。基于此,蓝日明结合当地实际并经充分论证,推动谋划了忻城县金银花产业发展(加工)中心项目,让金银花走出大山,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法宝”。项目建设期间,他时刻关心着项目进度,总是抽出时间多次到现场调研,并对金银花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产品推广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北更乡内仁村米梅屯村民李松民房前屋后的石头上爬满金银花。每年4月上旬,李松民夫妇便开始进入繁忙的捡花季节,他们一天可以捡到20斤鲜花。今年,每斤金银花花蕾市场价是22元至24元,一般金银花鲜花价格是12元至14元。李松民预计全年捡到鲜花200多斤,收入4000元。经过金银花产业发展(加工)中心加工成品的金银花茶可卖出200元一斤的价格,真正带动了金银花走出大山,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正如忻城本土原创歌曲《金银花开香满山》所唱的一样,“金银花开香满山,山歌有你更嘹亮。”在金银花这个特色产业的带领下,当地群众的生活前景也像山歌传唱的一样越过越嘹亮。

为推动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提升乡村生态宜居环境。蓝日明也时刻惦记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现在村里的路宽敞大方,走得十分踏实。”走在新建的水泥村道上,古蓬镇凌头村村民的喜悦溢于言表。2023年,蓝日明注意到了该村村道不完善的问题,作为帮扶后盾单位,他合理利用“以工代赈”资金7万余元,及时为村内动工修缮了一条水泥村道,他与村委干部积极鼓励党员带头,带动周围村民一起开展清表、埋管、填土和路面压实工作。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焕然一新的村道投入使用,受益人口448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村里这次办的这件事很给力!”村道改造后,不仅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也为群众拓宽致富路打下坚实基础,来往村民均纷纷点赞。

“在其位 谋其职 负其责 尽其事。人大代表就是要为民办实事谋好事解难事,成为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蓝日明说。下一步,他期望能谋划建设更多的乡村振兴项目,更多的惠及忻城家乡的人民,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作为人大代表之力。

2024年4月,蓝日明获评2023年度忻城县人大代表工作先进个人。

文字:莫德令

初审:莫德令

终审:石福喜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