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长制”到“河常治”人大代表持续守护水生态
思灵镇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汇聚力量参与濠江河治理,以“河长制”引领“河常治”,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推动辖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濠江河治理标段项目从今年2月16日开始动工,目标是新建左右护岸总长约7.7公里,修建下河台阶、排水沟22处,以及河道清淤治理等相关工作。”5月20日,广西武宣县思灵镇濠江甘棠村至太平村河段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吴剑文说。这两天,该标段治理工程正紧张有序推进,在人大代表协助解决好临时用地纠纷后,施工方抢抓工时,加快基础开挖浇筑,修建左右护岸。
此前,思灵镇濠江河段两岸现状基本处于未治理状态,抗冲刷能力均较差,汛期极易被冲刷崩塌,河道两岸农田冲毁,安全隐患大,群众诉求反映强烈。思灵镇县、镇人大代表何开伟得知周边群众希望治理河道的迫切需求后,第一时间上报镇人大主席团。镇人大主席团随即组织代表开展走访,进一步了解群众诉求,将该内容作为人大代表联络站会商主题进行集中会商,并形成意见建议提交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勘测和视察调研,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龙从、朗村片区)开工建设,在财政、水利等部门的帮助和协调下,濠江河甘棠村至太平村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完成审查评审,得到批复实施,为提升辖区防汛减灾能力、维护河岸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加快对濠江河的综合治理,年内全镇完成新建护岸总长16.92公里,新建下河台阶(码头)40处、排水沟(涵管)34处,年内完成计划总投资2785.65万元,保障沿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农业生产安全。”思灵镇党委书记、人大代表黄嘉说道。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思灵镇组织人大代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强化跟踪服务,督促要素保障落实。与此同时,
人大代表还与镇、村干部组成巡河队,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营造居民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濠江河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全程跟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河道治理后,水质明显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农田灌溉能力,水生态环境屏障更加牢固了。”县人大代表、思灵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杨大浪说。
文字:覃 宣
初审:覃彩梅
终审:丁秋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