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蔗糖业 助力乡村振兴

——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开展蔗糖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纪实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5-1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了解一根小小的甘蔗是如何让武宣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甜蜜,今年年初,武宣县人大常委会把脉问诊,查找良方,助力蔗糖业高质量发展。

田间地头问计于民。为掌握蔗糖业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组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专业合作社、蔗糖企业,到生产一线摸实情、问实话。调研组深入到黄茆镇、广西博宣食品有限公司、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等4个乡镇2个企业3个合作社(家庭农场)6户种植大户等地,与蔗农、专业合作社社长、蔗糖企业负责人促膝谈心。在古朵屯千亩连片糖料蔗种植基地,禄新镇政府负责人介绍了如何动员群众转土地给经济能力种植甘蔗,基地主要的种植模式、完成种植情况、如何解决灌溉用水等;在武宣县汇丰育牛专业合作社里,该陈社长如数家珍地介绍怎么利用甘蔗叶养牛情况,他说:“推进蔗叶饲料化的利用,不仅可以增加蔗农收入,还可以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形成‘甘蔗—蔗叶—饲料—养牛’蔗叶综合利用产业链。”在广西博宣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时,企业负责人对调研组说:今年我们投了资金对生产线、制糖自动化系统等进行提升和改造,还通过推广使用糖业 APP,蔗农足不出户登录APP就能看到自己甘蔗砍运收、蔗款结算及补贴发放情况,实现“耕、种、管、收、运”全流程管理。

他山之石寻找良方。其他产区蔗糖业发展如何呢?调研组赴来宾市兴宾区、崇左市扶绥县和宁明县、防城港市上思县等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与相关部门、企业、种植户调研走访。通过走基地、进企业、听汇报、座谈交流,对当地的蔗糖业历史、种植规模、品种改良、全程机械化、蔗叶综合利用、出台配套政策、蔗糖产业链等方面的情况做了全面了解。扶绥县2023年全县蔗糖业种植面积109万亩,2023/2024年榨季累计入厂原料蔗445.04万吨,混合产糖量54.39万亩,对调研组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全程机械化,通过推行“智慧农机+”模式,在耕、种、管、收等甘蔗生产的主要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精准作业,全县耕收综合机械化为74.57%。在宁明县明江镇洞廊村甘蔗“智慧农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调研组对该县的“全程机械化种植+蔗田监测+全程数字化管理+产业金融扶持”一体化的数字蔗区生产管理模式也是感触颇深,该基地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可根据甘蔗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进行滴灌,既节约水资源,又提高肥料利用率,每亩可节省肥料50%,甘蔗亩产增产1.5吨以上。

诸葛亮会形成合力。调研组为使调研精准,先后召开多场多层次的座谈会,既有蔗农会、专家会,也有企业负责人的汇报会,更有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多形式的诸葛亮会,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武启惠在座谈会上表示:要继续探索“合作社+人大代表+农户”互利共赢的合作经营模式,为蔗农们提供种植、管理、农机操作等技术服务。在部门座谈会上,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今年要加快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解决今冬明春脱毒种苗供种需求;还要抓好水肥药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蔗区节水灌溉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县水利局、县农机中心等部门纷纷开出良方。辖区制糖企业也表态:会加大投入技改资金,推动糖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一股股暖流汇聚而来,武宣的蔗糖业春天一定会扑面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下一步,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将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持续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蔗糖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文字:滕少娟   

初审:覃浩和

终审:罗国会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