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领头雁” 助推“甜蜜事业”提质增效

——记来宾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余云开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4-28

“去年12月,总书记走进蔗地察看了我们的种蔗情况,当了一辈子蔗农,我深受鼓舞,对甘蔗种植更有信心了。”来宾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兴宾区凤凰镇牛角村委黄安村村民小组长余云开,是凤凰镇“双高”基地建设的拓荒者。

2014年12月的一天,余云开无意中听说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搞得很好,可以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种甘蔗产量高、成本低、有钱赚。他真不敢相信,这几年糖料蔗价格低迷,好多群众都说种蔗亏本,难道通过“双高”基地建设种蔗就能赚到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半信半疑间,他决定驱车亲自看一看。到了崇左市“双高”基地现场,通过听、看、问,果真如此,给他吃了定心丸。

2015年,他和同村9位农民自愿发起创建了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造福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决定建设黄安村“双高”基地。起初,有些村民并不理解,一是担心本来自家的土地是肥的,通过土地整治变“瘦”的。二是本来地块不被淹,后来分到的有可能是低洼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因此也受到了一些不理解“双高”基地建设情况的群众谩骂威胁。但余云开从不放弃,召开群众会大大小小160多次做群众工作,发动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村耕地进行摸底裁断、逐户丈量、张榜公示,引导村民互相换地、并地,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最终实现整村推进的目标。黄安村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承诺书,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实现基地“小块并大块”。2015年11月经过两次“小块并大块”后,由原来零散的涉及286户1088块的小块土地,并成现有的33大块(最大的一块面积达293亩),并完成土地面积丈量公示及图上分地工作。2017年,该基地以凤凰至大湾三级公路沿线为轴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建设,黄安片区建设规模从原来的3000亩发展至6700亩,牛角片区从1950亩发展至3450亩,三凌片区从950亩发展至2450亩,形成典型的万亩连片基地,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余云开结合多年的种蔗经验和对农机性能的了解,提出了“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的理念进行种植。相对于传统的“三分种植七分管理”种管观念,很多蔗农认为只要把甘蔗简单地种到泥土里长出甘蔗就万事大吉了,致使甘蔗出芽率、茁壮程度相当低,出现断垄或奄奄一息的株苗,因此把希望寄托在管理上,造成后期大量的补苗和追肥工作。于是,他引导群众采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细粉碎(两犁四耙)、深开行,做到深松达50厘米以上、泥土耙成粉末状的耕地,这样不仅改良了甘蔗生长的土质环境,还能提高了蔗地的蓄水能力。种植时,农药、基肥、地膜同步进行,进一步优化了甘蔗发芽和生长的环境。种植时实施单芽技术种植。“双高”糖料蔗基地采用经药水浸泡后的单芽作为种苗种植,在兴宾区及来宾市均是首创。

2018年4月25日,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兴宾区甘蔗站组成的甘蔗单芽试验技术专家组,到黄安“双高”基地调查了甘蔗单芽试验出芽情况。据悉,这次甘蔗单芽段种植试验设计了5个对比3个重复共计15个小区试验。测算结果为:宽21米行距的种植方式,亩均出苗率为7000株左右,比传统0.8-1.2米行距种植的亩均出苗6000株还要多出1000株左右。通过试验有效获取甘蔗单芽种植密度数据,为进一步降低甘蔗用种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增产打下基础。实施2.1米宽行距种植。建设“四化双高”基地,机械化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黄安“双高”基地采取宽行2.1米的行距进行种植,拖拉机轮子不用跨行作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马力拖拉机一、二次中耕培土、喷洒农药和机械收获等生产环节的需要。在收成方面,由于宽行距种植满足了甘蔗分蘖期生产空间的需要,促使了甘蔗茎增长增粗,为高产打下基础。

此外,合作社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思路,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依托“基地+支部、党员+农户”的模式,有效构建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在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地的建成共带动了全村32户贫困户脱贫。

在他的带领下,该基地糖料蔗平均亩产达到7.5吨以上,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节本增效1000元左右,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凤凰镇黄安村蔗野仙踪“双高”基地也荣获了2018年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022年自治区四星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荣誉称号,兴宾区凤凰镇甘蔗获国家“三品一标”基地认证。

“老余干得真好!”一路走来的辛酸与不易,化为村民的纷纷夸赞。“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甘蔗种好,让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余云开信心满满地说。

文字:韦妮萍、覃卓

初审:莫祖才

终审:罗 敏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