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挑重担 基层绽芳华
陈静,黄茆镇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人大代表。她将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心血倾入到玉村的各项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提升代表凝聚力 建设美丽乡村
2021年,陈静当选为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人大代表,她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玉村党员、群众、人大代表扎实推进乡村风貌、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清扫道路、清理水源、田园、清运垃圾、“村屯绿化”等活动。在她的影响下,村民积极参与道路硬化、清理玉村灵口泉的垃圾、维护日常村屯道路等义务劳动;她和群众一起用旧水缸、旧瓦罐改造来的花盆栽上了花草,绿意充盈,营造出“一步一景、一景一诗、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意境美感,让整个玉村“靓”了起来。
依托于人大代表联络站,陈静带领各级人大代表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村里水、电、路、网等硬件设施全面铺设到位,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硬化村巷道3500米;争取上级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在村委建成20个运动器材、1个篮球场、1个广场、1个文艺舞台等。同时,陈静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与村委干部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从环境卫生、邻里和睦、参会学习、遵纪守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评比改造,培育文明新风。此外,她还挖掘并推广传承当地传统手工剪纸、竹编、山歌等特色民俗文化,通过整合文化惠民资源,广泛开展“山歌传唱党情”、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等,将时事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活动中,纯化民风。
牢记代表身份 勇于担当创新
陈静不仅是人大代表,也是村里的妇女致富带头人。她说:“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把两个角色都做得更好,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潜心研究党的惠农政策,学习科学种养的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探索发家致富、兴村富民的新路子。2022年,她通过学习微生物培养技术,采用菌块生产新工艺,成功种植出绿色、健康、无公害的优质食用菌产品——秀珍菇,蘑菇年产量达4000斤左右,销售额约3万元。
种植食用菌取得成功后,陈静对发展产业的信心大大增加,带领玉村的妇女群众搞起了蘑菇种植实验,成立了蘑菇经济合作社,引进优良的蘑菇品种,不断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发展蘑菇种植产业链,增加蘑菇附加值,最终实现规模化种植、经营。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陈静联系到黄茆镇玉村籍海外知名侨领—巴西大西南同乡总会会长李新城,牵线搭桥,成功与广西赛琴乐器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社会资本+N”为辅的模式,预计在玉村灵口屯打造一条尤克里里乐器生产制造线,建立庭院家庭作坊,发挥乡村闲余劳动力、住房空闲等优势资源,将玉村打造成为尤克里里主题特色小镇、灵泉水上乡村音乐创作展演体验中心、灵泉特色水产示范点,解决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经济收入。
坚守初心倾情履职 真心为民办实事
工作中,陈静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任职期间,陈静带领玉村人大代表着力解决群众纠纷,坚持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带领人大代表协调与周眷村民委多年都解决不了的山林地纠纷,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组织人大代表解决玉村李炳松家旁边排水纠纷,经过多次协商研判,提出《关于硬化李炳松家旁道路的建议》,最后在李炳松家旁边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巷道硬化并铺设污水管道,彻底解决周边几户群众的排水难题;组织人大代表对本村范围内的水渠、水沟全面清淤4000米;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旱,她带领党员、人大代表和村里骨干商讨出24小时轮流值班守水制度,有效缓解玉村大洞旱情,在其他村水稻大幅度减产的状况下,玉村的水稻大获丰收,村里的群众都为她竖起大拇指。
在陈静的带动下,玉村各级人大代表、党员和村委干部上下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突出,成绩优异,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自治区卫生村”“自治区生态村”、来宾市文明村镇、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站、来宾市“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星级村等荣誉等荣誉称号。
文字:刘惠
初审:梁仕志
终审:莫崇学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