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大代表+”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2-15

近年来,黄茆镇人大主席团积极探索推行“人大代表+”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聚焦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践,依法履职,为助推全面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大代表+政策宣传员” 真正为民惠民

“通过微信群、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递到选民心中,不仅能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能让群众主动融入,自觉参与,真正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武宣县人大代表黄金翠满怀激情地说。黄茆镇组织发动各级人大代表以集中宣讲、走村入户等形式,深入村屯、企业、学校、田间地头等,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食品卫生安全等政策,准确、及时地把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声音、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里,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能落实。

“人大代表 + 安全监督员” 守牢安全底线

黄茆镇全体人大代表主动作为,在全镇深入开展燃气安全大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中,深入工厂企业、沿街门市、门庭院落等重点场所、重要环节,通过现场看、听汇报、查资料等方式,认真检查涉及消防安防、用电安全、燃气安全等问题,根据排查情况,从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设备维护、燃气规范使用宣传、危险源管理等多方面给予合理化建议,督促责任单位及业主建立健全安全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共同筑牢安全屏障。

“人大代表 + 巡河护河员” 守护碧水绿岸

“我每天都来巡河,看看河面有没有垃圾,哪处岸边有垃圾。”人大代表黄礼南说。为守护好陈康河,黄礼南等多位人大代表积极主动投入陈康河管护中。

黄茆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河湖治理保护工作中,对河岸游玩、垂钓人员进行安全劝离,并对辖区河道沟渠及河道沿线的生活垃圾、枯枝败叶、沿岸杂草等进行“拉网式”清理整治,助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优化河渠管理水平。

“人大代表+产业指导员” 助力发展稳增收

“人大代表紧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稳增收工作,进一步把惠及群众的民生实事办好,通过协调各类技术人才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察看农户的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目前,尚文村大果枇杷、新贵村澳洲小龙虾养殖、玉村百亩泉水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武宣县人大代表、黄茆镇镇长韦仁松说。

黄茆镇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核心,以村集体经济为纽带,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动出谋划策,对巩固脱贫成果、产业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开展视察调研8次,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当好破解难题的“服务站”,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矛盾调解员” 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黄茆镇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常态化接待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代表主动拓宽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渠道,变“接访”为“走访”,走村入户开展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活动,用简单易懂的地方话和群众“拉家常”,重点宣传化解纠纷渠道,让群众有需求找法律援助,共同努力营造文明和谐氛围。活动开展以来,该镇人大代表积极主动作为,参与人数达45名,走访群众48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32条,化解矛盾纠纷12起,解决问题10件。

文字:覃金芳 

初审:梁仕志

终审:莫崇学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