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基层“小单元” 服务全域“大民主”
——武宣县通挽镇江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乡村治理侧记
近年来,江龙村积极探索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新思路,创新“人大代表+五事共治”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使联络站这个基层“小单元”发挥“大作用”,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人大力量。
迭代升级,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
代表联络站是我们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常态化履职的重要平台,也是人大代表与群众互动的重要窗口。联络站不断迭代升级,是保证代表依法履职、常态化履职的基础。
一是打造高标准活动阵地。江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江龙和尚满两个村民委的代表混编组成,有市人大代表1名、县人大代表5名、镇人大代表 12 名入驻。联络站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制度、有计划、有经费、有设备、有档案、有成效“八有”标准建设,配备人大e家信息平台,实现了代表履职平台向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不断创新工作新机制。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规范和激励代表们履行好职责,增强代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络站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代表联络站“六簿六制度”的工作制度。“六簿”即选民来信来访情况登记簿、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意见建议记录簿、代表活动登记簿、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记录簿、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记录簿。“六制度”即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视察调研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让代表联络站工作和代表进站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代表履职规范化、制度化。今年以来,联络站开展进站活动3次,集中走访选民3次,执法检查1次。
数字赋能,闭环办实群众“关切事”
用好用活数字平台,实现民意收集、民情交办、民事办理和结果评价监督“全链条”,形成民情民意和代表建议分级负责、逐级提交、多平台互补、多场景组合的闭环处理机制。
一是用好“民情直通车”二维码收“民意”。为更广泛的收集民意民智,在人大联络站、代表“微之家”等设置开通二维码,群众可以随时扫码反映诉求或建言献策,人大代表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全时段”听取民声。“民情直通车”二维码畅通了代表选民“双联”渠道,实现了群众“全天候”反映民意,代表随时随地回应,整个流程在系统里全程“留痕”,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行“二维码”以来,已收到群众反映建议(问题)6件,其中有3件通过APP平台进行转办。如群众在二维码上反馈“江龙村汶村中秋起义烈士陵园新路有网络线歪斜,吊在路中间”,由黄武代表在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上报反馈,最终得到解决。二是用好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办“民事”。利用代表进站开展活动等契机,培训代表熟悉运用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履职,不断推进代表履职向纵深发展,提升代表联系群众网络信息平台效能。围绕“代表履职干什么”,对群众在二维码反映的问题、走访接访收集的民意分类分层级,通过APP平台提出意见建议,由镇人大主席团转交给相关政府部门办理,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今年7月,群众反馈“209国道和511省道十字路口路面严重破损,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在“代表在线”APP上报,不到一个月路口就重新铺设沥青,“民声”得到解决。三是用好武宣智慧人大察“民生”。通过武宣智慧人大平台,把“民情直通车”二维码和“代表在线”APP串联起来,可以处理二维码收集上来的民情民意,并可直接跳转到APP进行反馈意见建议,实现一个平台完成民意收集、转办、监督和反馈全过程。运用智慧武宣人大平台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群众集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吃透建议内容,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如韦卫莲代表就根据数据分析在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改造周咪英家至209国道水利渠道的建议》至镇人大主席团,目前已经转交政府着手办理。
守正创新,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
江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议、策怎么定、权怎么用、效怎么问”,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
一是民主选举,选好群众“代言人”。通过广泛推荐、上下联审、公示公开、选民投票、履职为民,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保证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利。二是民主协商,商出群众“凝聚力”。通过建立人大代表“微之家”、民情议事厅等议事平台,实行“村委干部+人大代表+新乡贤”谋划协商、“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委干部”措施协商、“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村委干部”效果协商模式,有效参与“五事共治”,推进基层治理。如今年4月,韦良红反映“横山屯河内有大量水葫芦,影响水质”,经过商量,当天就组织了村民骨干、人大代表等一起清理。三是民主决策,定出群众“关心事”。通过人大代表会议、民生实事项目推荐会等形式,民主决策本村重大事项,实现决策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群众真正享有决策权。如,今年年初经过村委干部、人大代表和村民骨干商讨,推荐的横山屯铁皮石斛项目入选镇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四是民主管理,管出群众“幸福感”。人大代表主动化身网格员,通过网格化,实行巷道网格科学管理,定期收集群众心声,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民主监督,督出基层“乡村美”。实行“人大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联合监督模式,本村事务事前主动晒、事中定时督、事后民主评,实现全过程民主监督。2022年底代表进站提交的《关于提升江龙村横山屯饮水工程的建议》,在人大和监委联合监督跟踪下,6月已完工。
下一步,江龙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在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平台与“五事共治”深度融合,做深做实“互联网+代表监督”工作,不断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扎实推进基层人民民主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推进建设基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贡献人大力量!
撰稿:杨江涛
初审:韦洁梅
终审:黄鸿灵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