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灵镇:巧用“人大代表+”模式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武宣县思灵镇人大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代表作用的发挥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将代表的履职内容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紧紧相扣,引导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排查、监督、化解全过程,助力政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人大代表+调解员”。立足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思灵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认真组织代表开展接待日活动,扎实开展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通过搭建平台、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程序,形成了“受理、转办、跟踪、答复、反馈”工作闭环模式,高效解决全流程事项的办理落实。今年以来,思灵镇人大代表参与人民调解16起,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8起。在今年来宾市开展的第一季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电话测评中,思灵镇群众安全感获测评得到99分,工作成效明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人大代表+联络员”。人大代表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部门紧密联系,联合开展“议题式走访”“定点接待”“围炉夜话”等活动,并在思灵镇便民服务中心搭建“人大代表民意窗”,不断加强与选民(群众)的联系,当好“联络员”角色,在普法知识宣传、矛盾纠纷调处、防范电信诈骗等工作中取得实效。据统计,今年以来,思灵镇人大先后在9个行政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40余个,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民法典宣传等活动30余场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152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隐患,有力有效推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定点接待日,人大代表接待来访群众。
“人大代表+监督员”。思灵镇人大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创新“人大+纪检”联合监督模式,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聚焦重点工作持续发力。自2023年镇、村两级24小时“有呼必应”平台运转以来,全镇共收到群众诉求39件,在人大的督促下已解决39件,办结率达100%,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政府部门接诉即办,合理诉求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切实做到了以“监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成效。
下一步,该镇人大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职能作用,利用好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多方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加强跟踪督办,助推思灵镇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为武宣县加快构建“三城三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人大力量。
图文:覃 宣
初审:谭家伟
终审:丁秋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