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村”背后的人大故事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05-06

“这办公楼可真靓”“终于有个好地方办事啦”......4月19日,在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村民委,前来办事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笔者一下车,一幢宽敞明亮、三层崭新办公楼映入眼帘,办公楼前还有停车场,供办事群众停车。

公共服务有了新气象

“我们都获得‘亿元村’了,也有了自己支柱产业,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如果能进一步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就更好了。“

“现在的村子越看越漂亮,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可是我们去村委办事的地方太小了。”

“如果能把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都建在村委,那可真是太好了,大家去村里办事或是有空可以去翻翻书报或下棋。”

......

人大代表韦恒焦、龚雪梅、廖庆华三人在走访中,选民们的建议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与思考。村民钱袋子鼓了就算过上小康生活了?环境变美了算不算幸福?群众对文化生活有什么需求?怎样才能让村民拥有更便利更快捷办事场所?2021年11月,在开展代表进站活动中,他们三人联合提出一条《关于建设和律村民委综合办公楼的建议》。

该镇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争取,总投资148.37万元建筑面积702平方米的和律村村委新办公楼在2022年2月得以立项并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和律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通过视察等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现如期顺利竣工。规划设计有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功能室,下一步将配齐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新村委办公室落成使用,将大大改善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办事,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场所。

“一人三收入”富了百姓

正值万物生长的4月,在和律村哈密瓜种植基地,瓜农们正忙着点种、埋土、搭建小拱棚.......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提起土地流转带来的改变,村民们赞不绝口。

2016年,龚雪梅与丈夫一道,主动与村委合作牵头成立了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个人出资200万元兴建现代化养殖场,并吸收村委集体资金50万元以及30户贫困户入股,还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此外,还把生猪基地与哈密瓜、胭脂李等连成共享经济,形成了“种养加”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开启了该村产业发展之路。

在龚雪梅、韦玉欣等人大代表带领下,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扶贫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吸纳185户脱贫户入股参与经营分红,吸收220多名农户就业务工,产业园实现年产值6400多万元。农户通过把低产低效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种植哈密瓜,每年年底不仅可获得保底1000元/亩的土地租金,农户作为股东还可年底分红,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优先聘请农户到合作社务工,不仅实现了“一人三收入”的增收目标,也实现了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到年产值超亿元村的转变。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5个“国”字荣誉。

代表建议有效办理

桐岭镇兴农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韦军介绍,前几年受到疫情影响,主要通过电商拓宽销售哈密瓜,仅2022年通过电商就销售4万余斤。电商扩大销售的想法,正源于“韦代表的好建议”。

“韦代表”就是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律村党委书记韦恒焦。韦恒焦是兴农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发展村里产业中,韦恒焦发现,产品种出来了,但有好销售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疫情期间仅靠推介会、第一书记农产品联盟直营店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壮大起来的哈密瓜产业。为此,他在去年疫情严峻之时提出《利用电商拓宽哈密瓜销售渠道的建议》。

通过签订产销协议、带货直播、团购等多种形式的电商渠道销售哈密瓜、贝贝南瓜等农产品,不仅使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帮助农民“农家产品出山”,助力农产品广开销路。

此外,产业园在哈密瓜采收后利用冬季种植水果黄瓜、贝贝南瓜和紫豆角的轮作种植方式,也是得益于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这轮作种植方式,不仅既告别了以前“靠天吃饭”的时代,又能延长农户在合作社的工作周期,给村集体、合作社、脱贫户和入股村民带来更多的增收门路。

撰稿:莫金修 滕少娟

初审:覃浩和

终审:覃大任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