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作用 助推产业振兴
——武宣人大助力产业发展侧记
近日,笔者走进武宣县思灵镇平安村莲藕种植示范基地,数十名工人有的在分拣藕种,有的在施底肥,有的在移载,基地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是武宣人大发挥人大作用,助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加码的一个缩影。
深入调研 力破产业发展难题
从蛋鸡养殖场到肉鸭养殖公司,从大棚蔬菜到黄皮果种植示范园,从草药种植合作社到柚子深加工厂......处处留下该县人大调研组成员的身影。
“这几年,由于柚子滞销、黄龙病发等,我们都很担心红心柚还能不能继续种着,如果能在村里建设柚子加工厂那可真帮上大忙了。”村民巫贵球向东乡镇人大调研组提议。该镇人大主席团将此建议作为2022年重点督办建议,并持续跟踪督办。东乡镇风沿村柚子深加工厂于2022年7月落地建成,研发了柚子茶、柚子酱、柚子月饼、柚子蛋糕等风味独特的产品,解决销售了柚子销售难题。
该县人大调研组紧扣中心、围绕大局、捕捉热点、抢抓难点,对老百姓心声深入调研,把握调研的精度、广度、深度,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仅2022年,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报告4份,调研信息21条,扎实的作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目前
,武宣镇黄皮果、黄茆镇大果枇杷、思灵镇莲藕、三里镇胭脂李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小有名气,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
土地流转 “流”出特色产业
“今年,我种的脆蜜金桔获得大丰收,每亩产量2500余斤,亩产值约6万元,这都是土地流转带来的好收成。”3月31日,通挽镇人大代表黄秋红在镇人代会上开心地和代表们分享。
黄秋红是花马村委文书,也是通挽镇一名人大代表。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她便始终牢记人大代表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多次与村两委干部深入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2019年,她牵头流转了50亩土地顺利引进种植脆蜜金桔,目前花马村脆蜜金桔种植示范点已连片种植300多亩。据了解,该示范点2022年产值达1200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了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铺就乡村振兴路的良好局面。
无独有偶,禄新镇人大代表黄恩站,也是土地流转的参与者。他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帮助村民算账做思想工作,最后打消村民的顾虑,将村内1200亩土地全部流转,并在去年成功引进广西谷满园农业有限公司投资约320万元建成冬种马铃薯一体化机械种植示范基地,亩产约5000斤,按市场收购价每斤1.35元,亩产值可达6750元,不仅解决了冬季土地闲置问题,也使“闲田”变“富田”。
截至目前,该县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7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7个,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发展了如澳洲坚果、香水柠檬、中草药等新一批特色产业。
建联络站(点) 助力产业兴旺
武宣人大紧扣“乡村振兴 人大同行”这一主题,推行了“代表联络+公司(基地)+农户”“人大代表+”等工作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推进“联络站+”工作模式,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韦恒焦、市人大代表龚雪梅组织该县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联络站站内代表通过走访、调研、视察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激发人大代表争当“五员”,助力哈密瓜、生猪养殖等产业发展。目前和律村初步建成“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吸收150户贫困户入股参与经营分红3000-4000元/年,吸收220多名农户就业务工,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小农户发展特色产业300多亩,让小农户“嵌入”大产业,融入农业产业链,向规模化、现代化农业转变。
针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强、服务不优的现状,该县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市人大代表武启惠组织联络点代表深入宣传机械化技术、管理知识等,还免费为蔗农提供技术咨询指导、跟踪回访等服务。通过积极探索,该联络点以“三创新”推广了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做优做强“甜蜜事业”,实现了人大代表联农带农富农目标。
一幅幅产业兴旺的生动画卷,正在武宣的大地上徐徐铺开……武宣人大发挥人大职能,履职担当,积极作为,为产业发展献良策、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在产业发展进行曲中注入了铿锵有力的“人大音符”。
文字:滕少娟
初审:覃浩和
终审:覃大任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