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双剑”合璧

全面提升服务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2-06-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1年以来,来宾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夯实工作基础,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推动代表在联系群众,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升级代表履职平台

实施1158工程,高标准升级线下代表联络站。实施联络站“1158”工作思路,“1”即:抓好一个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规划,按照“一心四带多点”目标,打造“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中心”,建设“桂中水城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红水河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大藤峡库区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环大瑶山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带”四条示范带,建设50个高标准代表联络站示范点;“1”即:建好一个代表联络站主阵地,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制度、有计划、有经费、有设备”“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代表履职活动中心、村级联络站和专业代表联络站;“5”即:发挥联络站“宣传站、连心桥、民意窗、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作用;“8”即:组织代表规范开展“八项活动”。目前,全市高标准、规范化建成70个乡镇(街道)代表履职活动中心和568个代表联络站、50个示范点,将全市6513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入代表履职活动中心和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履职平台网格化、全覆盖布局。每年选择在一个县(市、区)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工作。

强化科技赋能,高质量提供线上信息化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智慧广西人大”建设,将探索创新开发的“人大代表环保监督APP”升级为“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把代表反映问题和建议范围从一个领域拓展至“污染防治、市容市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食品药品、公共应急、职工维权”6个方面领域,创新打造“系统统一建、代表随手拍、平台集中转、部门及时改、人大监督办”的代表履职“掌上神器”,为代表提意见建议提供信息化服务。代表可以在APP查看办理进度,进行满意度测评,实时在线跟踪。常委会通过后台,了解代表所提意见建议,为常委会决策提供参考。在APP开设“人大知识”“人大要闻””“代表风采”等栏目,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为代表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便利,拓宽代表知情知政、履职交流、在线学习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代表,成为了常委会联系代表的“直通车”、代表联系选民的“直通车”、代表知情知政的“直通车”、代表履职培训的“直通车”。

突出功能发挥,密切代表联系群众汇集民意民愿

规范开展八项活动。组织代表进站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接待走访群众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学习培训活动、一次代表议政日活动、一次用APP反映意见建议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调研视察活动、一次督政问效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一次述职评议活动。尤其是组织代表用好“代表在线”APP,通过现场“随手拍”,第一时间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第一时间转办,承办单位办结后第一时间通过APP答复代表,实现了代表建议从提出、审核、交办到答复全流程“无纸化”。把代表每月进站履职与代表利用APP收集反映民意民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代表建议“线下走”与“线上跑”同步快进。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通过APP反映问题38324件,已处理37587件,处理率达98.08%,归纳形成市、县人代会代表议案建议107件,成为高质量反映民意的直通快车。

规范开展主题活动。持续开展“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系列活动,每年初定主题,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民情沟通会等活动收集和反映民意民愿,帮助基层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联络站累计接待选民2.3万人次,收集并反映选民意见建议4100条,形成代表意见建议1398件,协调解决问题1758个。比如,兴宾区来华街道高新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实施“5443”工作法,主动服务侨界、服务居民、服务企业,共收集选民意见525条,提出26条建议,促成解决华侨农场金融债务、子弟就业创业等一批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

深入推进“四问四促”活动。持续深化“问计于民、促经济发展,问需于民、促民生改善,问症于民、促社会和谐,问效于民、促作风转变”“四问四促”活动。比如,武宣县组织开展“我们的水•千名人大代表守护绿水仙城”问政、问症活动,有力助推“绿水仙城 大美武宣”品牌打造。金秀瑶族自治县坚持立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收集立法意见建议,2021年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对15部法规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建议及自治县民族自治立法意见征询,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15次,提出意见建议146条。

突出成果转化,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形成立法成果。从联络站、APP反映的民意中筛选立法选题,确保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比如,代表通过APP反映甘蔗叶和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环境强烈问题,并提出76件建议,既有分析,又提出可行性措施。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开展专题调研、论证,推动《来宾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立法,既符合市委部署要求,又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条例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全区首部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市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问题提供了法规保障。又比如,针对代表反映市城区机动车“停车难”、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我们推动出台《来宾市停车场管理条例》,目前该条例已报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办成一批实事。对代表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一抓到底,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象州县妙皇乡思高代表联络站代表提出《关于发展电商销售农特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领衔办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领衔督办,仅用4个月时间,建成象州县网红经济实训基地,成功举办多期网红直播促销活动,助推全县网红经济培育和发展,成为产业振兴的新引擎。2021年兴宾区人大代表通过APP平台提出整治城区京桥路市容市貌问题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调研,多次召开协调会、推进会,筹措200多万元硬化亮化京桥路,及时解决社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促进社会稳定。积极推进“联络站+调解员”工作机制,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领导包案、人大督办、综治牵头、司法所对接、律师把关、村干部、调解员及乡贤共同参与”的“会诊模式”,一些项目建设、林地纠纷等重点纠纷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象州县花池村联络联动基层法庭解决矛盾纠纷8起,在处理“花池村珍禽岛违章建筑拆除”执法过程中,代表通过联络联动法庭递交群众反映“保留园区中的道路,作为周边农民生产道路”的建议,通过与有关部门协商,代表意见得到采纳。

促进社区治理。针对代表反映的社区力量薄弱,影响市容环境整治和创城工作的问题,组织开展来宾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提出完善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实施社区治理网格化力度、推进多样化管理服务方式、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等方面审议意见,并跟踪督办,为加强和改进社区治理、服务创城工作作出了人大贡献。

(覃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