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岸绿!人大代表交出暖心答卷
象州县中平镇三来河畔,涓涓溪流清澈见底,岸边绿树郁郁葱葱,老人摇扇纳凉,孩子们追逐嬉戏。动人的生活画卷,是中平镇人大代表践行“为民办好事”的缩影。
2025年6月,总投资为529.64万元的象州县三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顺利竣工,为沿岸筑牢了堤坝。如今的景象,离不开中平镇各级人大代表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工作中的主动作为。
三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古磨村河段护岸)。(吴 迪 摄)
深入调研听民意,精准献策解难题
据统计,三来河的水土流失面积占该流域的51.93%,成为桂中低山丘陵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三来河覆盖中平镇辖区22个村屯,过去因陡坡耕作、土质疏松,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降雨时径流冲刷土地、淤积抬高河床,经常受到洪水侵袭,旱涝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恶劣,农业生产系统总体功能衰退,严重制约农、林、畜及副业的发展。自2022年起,中平镇三来河的水土流失治理问题便牵动人大代表的心。
2022年3月,多福片区代表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调研三来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等情况,并前往古磨村、三来村等村屯的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遇到的困难与诉求。
“以前一到汛期,河道两岸都被水淹,无论是房子还是田地都被淹,大量泥水混着雨水冲进河里,地里肥保不住,庄稼也长不出来。”古磨村的覃伯伯回忆过去,眼里满是无奈。
2022年至2023年,以覃靖龙为领衔的代表分别在县、镇人大会上提交《关于修建下边山村至古磨村沿河河堤的建议》,并通过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同步提出,为综合治理埋下“先手棋”。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人大监督的发力点。2024年,针对这些制约发展的顽疾,覃庆福、覃靖龙等代表再赴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倾听群众声音,收集意见建议,形成《关于实施象州县中平镇三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议》,提交市人大会,代表建议层层递进,推动治理从“应急防汛”向“系统防治”拓展。
与此同时,代表们积极与群众清理杂草、淤泥,共同修复堤坝、疏导水流。“人民过得幸福,我们才能幸福。”覃靖龙代表感慨道,“我们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做实事的,把群众的心声记起来,反映上去,把政府的政策传递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人大代表始终坚守在为群众服务的第一线。
跟踪监督抓落实,全程护航促实效
该条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2024年专项督办建议。同年,在市、县水利局和相关部门组织下,结合当地地形及水文特征,象州县中平镇三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覃庆福、覃靖龙等代表全程跟踪监督,组织代表多次赴现场查看进度、督查质量,并围绕生态修复规划、水土保持方面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他们还到古磨村、三来村等三来河小流域内的村庄走访,收集村民意愿,针对部分村民提出“想拥有一个供村民娱乐的场所”“想拥有一个小码头”等诉求,立即召开会议,优化工程方案。
如今,三来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河道护岸1083米,泥沙淤积减轻,河岸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岸线趋于稳定。植物缓冲带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也在逐步恢复和提高。该工程不仅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还为沿岸村庄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平台,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中平镇三来河畔的华丽转身,是人大力量护航生态改善与民生实事的鲜活实践,奏响了乡村振兴的铿锵乐章。未来,中平镇人大将继续坚守初心,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争取办好更多民生实事,持续跟进生态清洁小流域保护,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增进民生福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文字:覃鑫杰
初审:覃鑫杰
终审:覃 帆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