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汛抗旱屏障 万亩良田告别“望天收”
清澈的山泉沿着崭新的引洪渠汩汩流入象州县寺村镇马力水库。“悬着多年的心终于放下了,明年春耕不用再为没水发愁了。”看着水流,寺村镇秀和村村民罗省山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近日,投资80余万元、长940米的马力水库引洪渠升级改造工程顺利竣工,为下游寺村镇秀和、花池、横桥村委30多个村小组的万余亩耕地送去了“解渴”的希望,也筑牢了防汛安全堤坝。
水库“喊渴”代表发力解忧
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马力水库,是周边万亩耕地的“生命之源”。然而,岁月侵蚀下,原有引洪道沟壑纵横,荒草丛生,淤泥堆积,导致汛期宝贵的山泉如四处奔流,仅有少量能汇入水库。水库长期“吃不饱”,容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灌溉需求。缺水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剧增,耕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当地群众的“揪心事”。县人大代表韦昌杰初次调研时,被这岌岌可危的景象触动。
面对困境,寺村镇人大将引洪渠改造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以韦昌杰为代表的各级人大代表们深入调研,倾听民声,不仅在镇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升级改造秀和村委马力水库引洪道的建议》,更借助来宾市人大“代表在线”平台向上级反映诉求。
寺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部门争取资金,申请纳入重点项目库。在镇人大的持续跟踪监督和全力推动下,2025年3月,项目成功纳入象州县农业农村局实施计划。次月即启动测量设计,工程于5月正式开工建设。
全程监督 筑牢质量“堤坝”
项目施工期间,由花池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坚持每月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监督。
监督动真格,成效看得见。韦昌杰代表在一次巡查中发现施工方为节约成本,竟用石粉替代河沙搅拌砂浆,存在严重质量隐患。他立即叫停施工,并第一时间向分管副镇长反馈,促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确保了工程质量。
县人大代表、寺村镇党委书记覃秋枝表示:“这项工程是人大代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从发现难题、提出建议,到紧盯资金落实、全程监督质量,代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履职担当。”
清泉润田 保障稳产增收
7月底,凝聚多方心血的马力水库引洪渠改造工程圆满收官。新渠将汛期宝贵的山泉水有效引入水库,显著提升了水库的蓄水能力。
马力水库引水入库竣工,万亩良田告别“望天收”,赢得村民们纷纷点赞。“现在水库能‘吃饱’了,灌溉水源有了保障,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人大代表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村民梁科感叹道。
县人大代表韦昌杰欣慰地说:“引洪渠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增强了防汛能力,更为下游农业稳产增收和农民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字:蒙建彪 罗秋玲
初审:韦小情
终审:蒙建彪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