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讼瑶寨”到“文旅名村”——

人大代表笔下的民族团结新叙事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7-24

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大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人大代表相珍兰获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古韵焕新章 石牌筑和谐 

“石牌律”是金秀瑶族特有的自治制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同一棵古树,历经岁月仍生机勃发。如今,这棵“古树”在大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精心浇灌下,生发出社会治理的新枝——大岭村以人大代表为纽带,助力瑶族“石牌律”与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合创新,走出一条“以情促和、以议止争、以法护约”的基层治理新路,让古老石牌焕发法治新韵。

以情为线,织密村寨“和谐网”。人大代表联络站化身“乡情驿站”,汇聚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善解人意的“瑶语调解员”,用乡音乡情织就温情治理网络。他们脚踏青山、走家串户,三问民情、五访冷暖,把脉邻里“心结”;他们围坐火塘、手捧油茶,以瑶族“石牌律”的古老智慧,劝解家长里短。当山间的云雾缭绕寨门,石牌律中的“平等互敬”已化作“门前挂红布、杯中泯恩仇”的温情画面,全村九成纠纷在寨门内悄然消融,推动大岭村成功创建民族德治、自治和法治相融合的“无讼瑶寨民族团结示范村”。

以议为桥,共筑圆桌“同心结”。大岭村“石牌律办公室”与“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均设在大岭村游客中心,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更方便快捷。石牌律办公室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法律顾问围桌而坐,让传统“石牌头人议事”绽放时代光彩。调解桌上,既有“面盘王立誓”的庄重传承,又有“罚酒三杯化干戈”的智慧变通;既有“料话”调解纠纷的仪式唱诵,更有“法理情”交融的现代对话。人大代表以双重身份架起连心桥——既是石牌律的守护者,又是法治精神的传播者,推动村内矛盾在圆桌旁握手言和,让“酒杯一举消怨气”的瑶族古训续写新篇。

以法为盾,守护青山“法治林”。大岭村是金秀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通过设立“码上找代表”、组建村级立法联络员队伍、定期开展法治议事会等方式,畅通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该采集点共受函完成自治区、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及自治县14部法律法规草案及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进站点开展活动的各级人大代表、群众共200人次。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动司法力量,组建“瑶胞+司法”调解团,在制定新石牌律时严把“法律关”,在化解山林田土纠纷时巧用“双语普法”。如今的大岭村,石牌律条文经司法审核焕然一新,村民纠纷调解后主动履约率达100%,古老村寨在法治护航下,绘就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的和美画卷。

讲好“费老故事”故事,用好“一部费孝通历史”

大岭村的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大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精心将费孝通先生踏访瑶山的足迹串成一条“文化兴村、团结富民”的金线。在代表联络站,代表们以讲好“费老故事”故事,用好“一部费孝通历史”为纽带,让历史文脉化作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费老讲堂”传薪火,瑶汉情深润心田。大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化身“文化传声筒”,组织代表们深入挖掘费孝通与王同惠的瑶山往事,通过还原“瑶汉一家亲”的历史细节,代表们将费老“民族团结、文化共荣”的理念化作通俗易懂的山歌俚语,让游客和村民在故事中感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精神内核。

文旅融合拓新路,瑶族古寨展新颜。大岭村人大代表主动当好“发展参谋”,引导村民将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深植文旅产业。代表们依托“费孝通考察经典路线”,推动学术足迹变身旅游线路,昔日费老调研的村寨,如今是游客体验瑶族风情的民宿集群;泛黄的考察笔记与瑶锦、长鼓共同陈列,成为“重走费老路”主题活动的文化地标。人大代表将费老理念融入服务,用山歌讲述“天下大同”的愿景,以费老故事注解瑶寨的山水人文。通过“民宿+文化”的有机融合,大岭村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村民腰包鼓了,守护传统文化的劲头更足了,民族团结的根基也在文旅热潮中越扎越深。

从费孝通笔下“藏在深闺”的桃源秘境,到如今八方游客向往的文旅名村,大岭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文化为桥、以代表为媒,让费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里,每一条石板路都在诉说跨越时空的学术情怀,每一场民俗表演都在演绎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而代表们忙碌的身影,正成为续写“瑶山情缘”的最美注脚。

文字:陶秋蓉

初审:陶秋蓉

终审:胡   将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