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三法”精准发力暖民生促发展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7-21

“叮!您在‘代表在线’App提交的道路平整改造建议已办结,请查收满意度评价。”今年3月,石牙镇人大代表陆冠都打开“代表在线”App信息,目光掠过新竣工的莲花水库东干渠(党村段)渠边道路,笑意浮现眼底。这条凝聚着群众期盼的“民生路”,从群众通过App平台便捷反映诉求,到镇人大迅速联动相关部门深入现场勘察、精准督办落实,蜕变过程仅耗时3个月,跑出了为民办事的“加速度”。

近年来,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以党建为舵、机制为犁、民生为尺,监督“三法”精准发力、持续创新,既破解改革“硬骨头”,又织密民生“保障网”,走出了一条“监督有力度、落实有速度、群众有温度”的实践路径。

以党建为舵,校准监督方向。“人大监督是撬动改革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的这一观点,在创新的“三联”机制(党组联支部、支部联代表、代表联群众)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依托“党建+联络站+网格”模式,24个乡镇履职中心、242个代表联络站织密了三级监督网,15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扎根一线。良江镇龙安村代表联络站与村党支部联建,打造了连片两万亩的“椒美田园”辣椒基地,推动产业年产值破亿元;小平阳镇人大代表化身“田间监督员”,紧盯耕地红线,2024年完成耕地恢复4000余亩,力促撂荒地复耕……党建与监督的深度融合,让“红色引擎”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核心动能。

以机制为犁,深耕监督责任田。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了“选题—调研—督办—评价”闭环链条,制度刚性贯穿全过程。每年初,通过联络站、线上平台集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动态“年度监督清单”;严格执行“四不两直”工作法,组织代表“沉浸式”走访一线;督办建立“三色预警”,对滞后项目亮黄牌、发函,启动专题询问;民生热点探索“数字化”管理,实施“代表在线”App、“码上提”微监督,平台实现建议提、办、评全链管理,畅通民意24小时响应机制,精准破解政策堵点,形成“群众扫码点题、代表接单破题”的民主闭环。广西珍珠水泥有限公司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四员服务”机制推动下,2024年实现产值突破5.5亿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钙基新材料联络站代表力推产业智改,促成14家企业入选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

以民生为尺,丈量监督温度。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纳入动态监督清单,依托代表联络站及线上平台精准对接需求,创新运用督办机制统筹推进,助推政府建成8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护理型床位新增量较监督前提升126%。专项监督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强化教育基建督导,统筹推进硬件升级与教育服务创新,督促政府完成迎宾小学、之江小学等6所学校的新(扩)建工程,重点配套建设素质教育专用教室、课后服务多功能空间及劳动实践基地等载体,夯实“双减”实施基础。截至目前,推进城区开展课后服务学校20所(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达100%。同步建立专题质询机制倒逼落实,提升养老托育与教育均衡水平,织密“银发呵护”“幼有善育”脉络,制度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

从“椒美田园”的产业振兴到“银发呵护”的养老体系,从“千企技改”的转型升级到“双减深化”的教育提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之力推动“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这支扎根一线的监督队伍,正以法治力量推动制度完善与改革创新同频共振,让监督实效化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在桂中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人大答卷。

作者:黎丽双

来源:来宾日报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