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办理跑出“高速度” 乡村振兴产业迈向“高质量”
7月17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长二屯食用菌种植基地内,一簇簇鲜嫩的香菇破棒而出,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与农户共同验收新一季食用菌。这丰收的场景,正是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惠民成果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金秀食用菌产业已形成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仅金秀镇就建成4个现代化种植基地,涵盖香菇、木耳、松茸、平菇、羊肚菌等品类,带动600余亩土地增效、300多名群众就业。在今年初召开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金秀镇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制定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奖励政策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专项调研,走访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认真研究代表建议,推动建议落地见效,最终推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于6月13日正式印发《金秀瑶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奖补实施方案》,从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链延伸三个维度制定具体措施。
为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惠及民生,金秀镇迅速行动,推行“1+3+N”服务机制(1个镇领导专班+农技员、村干部、驻村队员或乡村振兴专员3支队伍+N个种植户),开展“政策入户”行动。截至目前,已走访农户477户,促成六段村、长二村等核心产区签订菌棒订单39万棒,预计产出鲜品58.5万斤,鲜品产值约351万元。
“现在种菇有补贴、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我们干劲更足了。”正在菇棚忙碌的村民陶大姐笑着说。
据悉,今年金秀镇的食用菌产业将实现“双千”突破:产量鲜品超1000吨、鲜品产值破1000万元,年度同比增长5.5%以上。4个示范基地预计带动户均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没想到我们的建议这么快就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领衔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表示。这一代表建议典型案例构建了“调研—决策—落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创新了“建议+政策+产业”转化模式,通过建议办理既解决了产业发展瓶颈,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效。下一步,金秀镇将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让更多为民代言的“金点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文字:黄莉丽
初审:钟伊滢
终审:黄莉丽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