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打造“农田车间” 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合山市河里镇河里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助航”活动,2名人大代表成功申报种养式就业帮扶车间,推动拓展就业、促农增收。
夏日傍晚,走在河里村东岗片田间产业路上,一根根水管喷出的螺旋状水花、一丛丛绿油油的韭菜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人大代表、海宽家庭农场负责人吴立香正带着农户给30亩韭菜苔喷灌、实施田间护理。“务工不必去远方,‘家门口’就业也‘很香’。”吴立香说,“我今年聘请了40名村民协助发展产业,其中脱贫群众10名,月均发放工资3000多元。”
吴立香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整合零散土地400多亩,发展优质水稻、韭菜苔、黑糯玉米、黄金百香果种植。她积极打造新型就业帮扶载体,建立“农田车间”就业模式,用好用足就业帮扶车间各项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地脱贫家庭劳动力等到帮扶车间就业。“我们夫妻俩都在海宽家庭农场干活,这一项收入每月有5000多元,不用出远门去打工,又能在家种田、照顾老人孩子,蛮好的。”河里村脱贫群众李红光说。
“阳光玫瑰”葡萄,是河里村一张响当当的产业名片。人大代表潘怀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多年,他依托合山市利农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35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种植设施,通过技术指导、规范种植标准,将葡萄亩产值提升40%,年产值超30万元。
潘怀猛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农村劳动力及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吸纳1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户6人,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在合作社务工的脱贫户,除参与日常管护获得劳务报酬外,还可以享受合山市辖区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政策。”潘怀猛说。在推动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他还积极为本村产业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切切实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文字:罗子萍
初审:兰婷丰
终审:蓝屏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