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扎根乡土,托起千万级“金色产业”

牛蛙“跳”出致富路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6-26

仲夏时节,象州县寺村镇士篢村的牛蛙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村民在水池间穿梭,分拣肥硕的牛蛙,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以前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基地务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孩子,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一名村民擦拭额头的汗水,指着满池欢腾的牛蛙说道。在绿水青山间,小小牛蛙跃动成农民增收的“金色引擎”,而托起这一产业的,正是一批扎根乡土的人大代表。

士篢村位于寺村镇东北部,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充足的水源。2022年初,县人大代表、寺村镇士篢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谭时春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认为本村是个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地方。于是,他多方联系,引进广东源信饲料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牛蛙养殖场。为了牛蛙养殖场项目能顺利落地,谭时春多次带领客商考察选址,最终确定将养殖场建在林场一带。谭时春又四处奔走,牵线搭桥,协助投资客商与林场签好租地协议,并带领人大代表协助投资客商做好各种取水许可、办理养殖证等。2022年8月,牛蛙养殖场开工建设,2023年3月,占地200多亩的牛蛙养殖场顺利建成投产,当年投入牛蛙近200万尾。

养殖场建设初期,有村民担心牛蛙养殖会造成环境污染,对此,谭时春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了解牛蛙养殖的技术需求和村民意愿,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与专家交流等方式,推广“莲蛙”综合种养模式,牛蛙养殖排放的尾水经过三池两坝的净化后流入藕田,牛蛙排放的废物也可以作为莲藕的肥料,真正化解了村民们的担忧。

养殖场建好后,代表们时刻关注养殖场的污水排放情况,指导养殖场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在人大代表的助推下,士篢村牛蛙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显著提升,目前,该养殖场已成全县最大的牛蛙养殖场,占地380多亩,年产牛蛙约200万斤,年创收超千万元,稳定安排当地就业人员30多人。

士篢村牛蛙养殖场位于士篢村林场,远离村庄,没有环境污染,密林成荫,水源充足。“牛蛙喝的山泉水,并得以在林下阴凉处生活、栖息,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采用‘公司+基地’模式,销路有保证,目前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江浙地区,年产值超千万元。”基地管理人员廖先生说。牛蛙养殖场得以发展的同时,村民的收入也在成倍增长。

“牛蛙养殖场建起来以后,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每月有3000到4000元收入,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同时能学习到牛蛙养殖技术。现在,村民先后在周边开办两家牛蛙养殖场,牛蛙养殖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谭时春说道。

文字:韦小情 廖本惠  

初审:韦小情

终审:蒙建彪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