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发展新画卷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6-13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以“实”字为先,通过聚力执法检查、专项视察、专题询问“三聚力”举措,持续守护绿水青山,书写出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篇章。

聚力执法检查 助推“良法善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优质的生态环境。武宣县聚焦群众关切的“水”“山”重点问题,对环境保护、卫生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10部环保领域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实现山、水等关键领域执法检查监督全覆盖。

执法检查过程中,组建由“常委会领导+委员+代表”的执法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检查、问卷调查、汇报座谈等方式,对县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列出执法检查清单,对照清单逐项排查,深入剖析问题,力求做到“由表及里、把脉问诊”,不放过任何一个生态环保隐患。

武宣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检查报告+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机制,对23条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进行跟踪督办,形成“发现问题—执法检查—二次监督”的完整工作闭环。随着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生态环保执法检查持续推进,促使县人民政府编制了《广西八仙天池—百崖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 — 2035)》等科学发展规划。

在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八仙天池园区五马拦江一般保护区内,“禁止在公益林内建坟”的警示牌赫然矗立。如今,地表水黔江勒马断面水质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为珠江水系源源不断输送优质水源,“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了。

聚力专项视察 增厚“绿色家底”

围绕“双城”建设,武宣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县城区及可视范围内开山采石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及采石场管理与治理等开展专项视察,提出“要高质量包装策划项目、系统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地下空间”等建议意见,在常委会跟踪监督下,县人民政府积极行动,分步分类推进城区重大项目建设,崩冲口至鞍山沟人工渠、五马拦江夜景等重大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城市生态环境与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七星湖体育综合体建设是武宣县的重点项目。县、乡两级人大高度重视,先后14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视察,还开展以“我们的水·千名人大代表守护绿水仙城”为主题的视察、现场问政问症问智问计、执法检查等活动,提出切实中肯的建议意见25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积极办理。在常委会全链条跟踪督办下,武宣建成了广西第一个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国家级国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相继成功举办全国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皮划艇(静水)和赛艇项目、东盟“一带一路”中国武宣尾波滑水嘉年华比赛、首届“魅力黔江”全国千人畅游活动、广西“民族体育炫”龙舟邀请赛等赛事,极大地提升了武宣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当地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注入新活力。

聚力专题询问 擦亮“本底之美”

随着七星湖万亩生态湖面的形成,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焦点转移到如何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一溪好水 “流金淌银”。

在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专题询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黔江两岸旅游业提升空间、水上运动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条条如“要利用好武宣县现有的丰富水资源,做强做优‘水上运动’文章”“要加强水文化的保护利用”“加大对黔江河生态文化的挖掘力度”等串珠成线、联动成圈等意见建议。

为确保这些建议有效落实,常委会通过随机抽查、“回头看”等持续监督方式,督促县人民政府积极作为。县人民政府依托大藤峡黄金水道、八仙天池、百崖大峡谷、七星湖等丰富的水生态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黔江左岸文化、七星湖沿岸等景观带,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百崖大峡谷、仙湖、螺山生态园等景区。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武宣县荣获“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下莲塘村、和律村等村也分别获得“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在今年龙舟赛期间,仅七星湖内接待游客约6.5万人,通过赛事带动整个假日期间接待旅客13.41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10.64%;旅游消费12672.45万元,比2024年同期增长10.06%,越来越多的武宣群众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在武宣实现双向奔赴。

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以“实”字为笔、“三聚力”为墨,在绿水青山间绘就出生态与发展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如今,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武宣得到生动诠释。下一步,武宣人大常委会将继续锚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推动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深度融合,续写生态与发展共赢的辉煌篇章。

文字:滕少娟

初审:韦舒月

终审:韦舒月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