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镇人大主席团:三举措助推民生项目提质增效
近年来,三里镇人大主席团立足群众所需所盼,创新履职方式,以“金点子、金钥匙、金盾牌”的“三金”工作法,在推动人饮工程、水利渠道、巷道硬化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中彰显人大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金点子”聚民意,推动项目精准落地
“人大代表提的建议真管用,现在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朋村村民何大哥拧开新装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这一变化源于镇人大代表罗宣勇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2025年初,罗宣勇通过“板凳会”“田间会”等形式,收集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形成《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督办项目后,镇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衔接资金72.7万元,新建机井1眼、泵房1间,更换主干管道2000余米,彻底解决303户1089名群众的饮水难题。
在慕古村,代表们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古旺人大联络站11名代表通过实地调研,推动“慕古村下右垌产业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落地,新建灌溉渠道1.059公里,使近500亩水田告别“望天收”。“渠道修到田头,使得我们的水稻亩产都增加了。”种粮大户老陈的感慨,道出了人大履职的实效。
“金钥匙”解难题,高效推进项目实施
“代表们真是帮了大忙。”下江村村民王廖大哥站在新硬化的巷道前赞不绝口。这条长60米、宽3米的水泥路,是镇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部门联席会”代表联络站综合法定监督推动项目落地的生动实践。针对巷道硬化涉及的用地、资金等难题,镇人大组织10名代表成立专项小组,通过“夜访农户”收集23条具体诉求,创新采用“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元投入模式,最终完成0.336公里巷道硬化,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大代表既当“协调员”又做“宣传员”。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耐心解释政策,协调解决矛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这种“代表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又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金盾牌”强监督,确保项目长效惠民
“现在人大代表天天盯着,工程质量有保障。”旺村村民廖婶指着新建的三面光渠道说。为把好项目质量关,镇人大创新建立“三审三议”监督机制,组织代表对项目必要性、资金合理性、实施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核。在廖盈垌优质稻产业基地配套设施项目中,10名人大代表组成监督小组,通过3次实地调研、5场群众座谈会,成功协调8户农户让出建设用地,确保0.8公里水利渠道如期建成,惠及346户村民。
项目建成后,镇人大推动建立“三级管护”机制,将基础设施管护纳入村规民约,设立“人大代表监督岗”,形成长效管护体系。同时,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民生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小切口推动大民生,小创新激发大活力。下一步,三里镇人大将继续深化“三金”工作法,在服务发展大局中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文字:梁 亮
初审:梁 花
终审:孙海源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