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黔江水域之优势 铸文体旅融合之品牌
如今的武宣,体育赛事层出不穷、民俗文化频频出圈、旅游体验蓬勃生机......一幅体育强、文化兴、旅游旺的美丽画卷,沿着黔江水域徐徐铺展。这背后离不开武宣县人大紧紧围绕黔江水域这一主线做文章,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主动作为,久久为功,在推动武宣文体旅深度融合中彰显了人大担当作为。
水上运动赛事在七星湖体育综合体举行。 (罗素勋 摄)
打造监督链 提升文体旅融合魅力值
“现在经常在闲暇时带娃到黔江边阳明公园游玩,而且在七星湖体育综合体就有国家级运动场馆,带娃看比赛方便多了。”市民陈先生告诉笔者。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背后是该县人大聚焦“水文章”,以“持续用力、持续发力、持续出力”为抓手,推动“好水”变“活水”“风景”变“经济”的生动实践。
围绕如何提升黔江河水质的难点和堵点,县人大连续三届对专题调研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以及七星湖规划、开发、保护等;在每年常态化听取审议水环境保护治理报告的基础上,还专题听取审议武宣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情况等9项关于规划方面工作报告,作出了9份审议意见并跨年度进行跟踪督办。县乡人大联动开展“我们的水•千名人大代表守护绿水仙城”为主题的视察、现场问政问症问智问计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随手拍”活动,将涉及加快建设大藤峡库区等建议65条通过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反映。
在县乡人大的持续发力下,推动县政府出台《七星湖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投资1.2亿元改造排水排污管网,黔江左岸文化景观带、七星湖沿岸景观带落地并初见雏形,“国字号”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在2023年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万亩生态湖面的滨湖城市成为市民锻炼、休闲“会客厅”。
绘就监督图 串起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道
从老街修缮到新城崛起,从生态守护到文旅破题,武宣县人大以“强化有效监督、用活平台载体”两招破题,让灵动碧水激荡生态涟漪,串起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在老城“修与保”上,该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届“盯上”历史文化街区,围绕民俗节庆、勒马汉城发掘和保护等开展视察、调研等,提出“保护老城肌理”“修复北门西门地标”等“金点子”;在推动古城焕新上,该县人大更是“动真格”,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等执法检查时,执法检查组直击“公园建设慢、文体项目少”等痛点,提出“加快建设阳明公园、加大文体旅招商”等建议;在古城升级后,县人大又“盯上”新老城区融合,专题调研旧城区人行步道、专题询问城市管理,并持续跟踪。在县人大连续“紧盯”下,县政府编制出台了保护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系列文件,历史街区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投资3.87亿元建成仙湖、阳明公园,30亿元的中留古城项目拔地而起。如今漫步武宣,一边是古色古香的文化老街,一边是灯火璀璨的滨江新区,“老城古韵”与“新城活力”相得益彰。
在武宣老街,民俗表演催生夜间经济。(曾嘉嘉 摄)
“联络站就像咱们的‘娘家’,有难处、难题都能解决。”市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武宣县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生温度。2022年,该县在武宣老街老百货处设立文化旅游和城建人大代表联络站,15名驻站代表聚焦“体育之城”建设等议题,利用碎片化时间深入公园、小区、工地等一线走访调研,累计收集群众诉求与建议超百条。其中,代表覃少武领衔提出的《关于制定来宾市武宣县七星湖保护条例的议案》,被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议案;代表们提出的“推动水上运动融入市民生活”等建议,获县政府高度重视并落地实施。近三年来,武宣县累计投入2200多万元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实现县城“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覆盖。依托七星湖国家级水上运动场馆,相继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尾波滑水嘉年华、学青会皮划艇比赛等国际级赛事,同步推出摩托艇、桨板等水上体验项目,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成为亲子游热门目的地。
织密监督网 培育文体旅发展生态圈
武宣这座小县城因水而兴,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育”的种子正在当地生根发芽,而文旅又乘浪而上,已成为运动、文化、旅游完美融合的典范。
聚焦县委“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思路和“以武宣县黔江水域为轴线打造城郊型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带”的重点工作,县人大将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列入年度监督计划,连续4年围绕全域旅游工作开展“点穴式”精准监督。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情况、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等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文旅项目、康养产业、产业振兴促农增收等;专题询问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情况;开展“乡村振兴•代表领航”“请党放心 乡村振兴 共富有我”等活动……“让每一个走进武宣的游客成为体育运动者,让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成为武宣的旅游者”“要发挥体育赛事对文旅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条条建议催生了“文化+体育+旅游”“体育+夜间经济”“体育+旅游+康养”等,持续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
在马拉松、赛龙舟等赛事带动下,武宣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剪纸、染布、炒茶等,游客都能亲手裁剪、染制、炒制,“沉睡的手艺”也变成了“流动的资产”。与此同时,借助体育赛事和网红直播带货,持续推宣红糟酸、鱼圆等特色美食。
目前,武宣现有4A级景区4家,武仙古城景区核心商业街“夜经济”聚集区热度飙升,“一带两城两翼”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仅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依托百崖大峡谷、八仙天池、五马拦江等景区共接待游客19.0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8002.25万元,武宣美誉度极大提升。
文字:滕少娟
初审:韦舒月
终审:何升硬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