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丈量民情 实干镌刻担当
——记武宣县、禄新镇两级人大代表黄恒糯
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为民篇章。武宣县、禄新镇两级人大代表、复旦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恒糯,自2014年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十一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将初心与使命化作服务群众的坚实行动,在履职道路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建言献策,架起民意“连心桥”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履职的方向。”黄恒糯始终将这句话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无论是在庄严的会议现场,还是在田间地头、村口院坝的日常走访中,他总是侧耳倾听群众的每一句心声,把群众的家长里短当作履职的头等大事,提出的建议既接地气又有实效,不少都被相关部门采纳实施。其中,推动复旦水坝修建的故事,正是他心系群众的生动缩影。
前些年,复旦水库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一到灌溉季节,周边村子就因用水问题矛盾不断。村民张大爷回忆:“那时候,天不亮就得扛着锄头去水渠守水,为了多引点水,邻里间没少红脸。地里的庄稼旱得打蔫,收成锐减,大伙儿急得直跺脚。”
黄恒糯得知情况后,连续多日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家庭,详细记录用水矛盾症结。在参加县、镇两级人代会上,他言辞恳切地提出修建复旦水坝的建议,并主动请缨协调新学村与本村的用水纠纷。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两村之间,白天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晚上组织双方代表协商方案,常常忙到深夜。
为争取建设资金,他更是不辞辛劳,反复奔走于相关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670万元资金终于到位,复旦水坝顺利建成。如今,这座水坝如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复旦村8000多亩农田,即便是干旱时节,也不影响村里的农业生产灌溉。
产业领航,铺就增收“致富路”
“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好起来!”黄恒糯深知,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推广机械化种植时,面对群众“不会用、不敢试”的顾虑,他带头引进农机设备,邀请技术专家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村民操作。为让大家直观感受机械化种植的优势,他还组织村民到示范基地实地参观。
村民赵叔感慨:“以前种一亩地,全家老小忙活好几天,现在机器一上,几个小时就搞定,效率翻了好几倍,成本降了,收入自然就多了。”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复旦村已发展甘蔗5000多亩、水稻2000多亩、玉米500多亩,规模化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除了种植产业,黄恒糯还特别关注养殖业的发展。对于有意向养殖的群众,他积极协助并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帮助。在他的努力下,20户群众成功踏上了养牛之路,逐步实现增收。
此外,黄恒糯还积极牵线搭桥,协助群众将20多亩土地出租给企业种植莲藕,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谋篇布局,夯实发展“硬根基”
黄恒糯深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他立足本村实际,盘活闲置资源,谋划出一系列增收项目。村里闲置的屋顶、空地,在他的推动下变身光伏发电站,既实现了绿色能源开发,又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河西物流园的建成,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带动了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村里的闲置场地出租给石料加工厂,每年的租金收入让村集体“家底”更厚实。村民们纷纷感叹:“现在村集体有钱了,修路灯、建广场,干啥都有底气,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十一年风雨兼程,黄恒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承诺,将为民服务的初心镌刻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他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更是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生动写照。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相信在他的带领下,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乡村振兴的蓝图也将在奋斗中一点点变成现实。
文字:荣艳凤
初审:刘万丽
终审:黄 勇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