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移动联络站 议到群众心坎上
近年来,兴宾区人大积极探索建立人大代表移动联络站,形成了“蔗里说”“小板凳”“议事亭”等具有兴宾辨识度的实践做法,丰富完善代表联络站建站形式和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意见建议反映渠道,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蔗里说”开启甜蜜革命
蔗糖产业是兴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从区域群众和基层需求出发,新增建设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联络站,12名驻站代表根据蔗农的耕作规律,创新打造“蔗里说”移动联络站,深入蔗田腹地,让民情民意随时传递。
“靠天‘吃饭’影响甘蔗产量”“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种甘蔗没有劳动力呀”……群众的呼声,代表们第一时间接收、上报。
“建议推进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建设”“建议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机械化种植”……一条条聚焦“四化建设”的真实诉求转化为辐射带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引领蔗农从“会种蔗”到“慧种蔗”。
在兴宾区广西国营凤凰华侨农场,人大代表、农场长罗明轻触平板电脑,“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农机随即启动种蔗模式,开沟、下种、施肥、覆土、覆膜等工序一气呵成,激光传感器实时监测行距偏差,5G模块同步将作业数据上传至云端。“效率较人工种植提升20倍,这么‘科技范’的种植离不开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罗明高兴地分享履职成果。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推动下,2024年以来,全区建成糖料蔗“双高”基地71.2万亩、万亩连片示范片区20个,拥有规模化种植50亩以上大户1420户,新建水肥一体化糖料蔗基地20.48万亩,建设脱毒种茎加工厂6个、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13个,脱毒健康种苗种植面积达50.4万亩、增幅24%。
“小板凳”排走居民烦心事
“这里没有装排污管,自建房化粪池年久淤堵,一到下雨天污水就会涌出来,很影响生活”“抽一次得800块,根本坚持不了几天,治标不治本”……向阳社区“小板凳”移动联络站得知情况后,立即上报区人大,并组织开展“小板凳”议事会,附近居民在家门口坐下协商解决办法。随着京桥路段传来机器的轰鸣声,挖掘机开挖排污通道,安装了90米排污管道,仅用5天时间,彻底解决附近居民楼长期以来排污不畅的问题,这是“小板凳”移动联络站改善民生的又一生动体现。
民有所呼,我必回应。“小板凳”移动联络站把站点关口前移到了街坊邻里的家门口,实现民情在哪、站点就在哪,延伸履职触角,让群众需求一呼即应。近三年来,向阳社区“小板凳”移动联络站深入小区、巷道零距离接待选民,组织居民自筹资金硬化道路16条,共计1233米;修建排水沟12条,共计810米;安装路灯245盏,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议事亭”议好群众关心事
兴宾区人大把“凉亭议事”作为联络站的延伸阵地,以“群众提、大家议、代表办”的方式,跟着人流走、围绕需求转,认真倾听民声民情,着力解决民生诉求,让“小亭子”议出群众幸福感。
“老乡家园安置小区休闲座椅就老旧,需要及时维护”“座椅太少,满足不了住户需求”“闲时很多老人自行带些红板临时搭台打牌,很不美观”……议事亭里,人大代表韦宏海与居民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他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居民们提出的诉求,诚恳答复。这样热闹的日常,是“议事亭”移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工作常态。
“年初刚刚提议安装休闲座椅,现在就装好了,我们有地方打牌聊天咯。”韦大爷乐呵呵地说。
兴宾区人大拓宽监督新航道,通过来宾“智慧人大”APP平台“建议提出—转交办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的全链条线上管理模式,推动瑞民社区老乡家园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购置了1桌8椅16套、6人位连体餐桌椅16套、4人位连体餐桌椅16套,放置在老乡家园A区各楼栋,极大方便了1436户5400多居民。
图文:韦妮萍
初审:潘 琦
终审:莫祖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