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赋能“甘蔗海” 产业振兴节节高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5-04-07

近日,在武宣县三里镇台村甘蔗“水肥一体化”基地, 人大代表半蹲在田垄间,向蔗农讲解施肥要点,热火朝天的耕作场景,正是该镇各级人大代表深耕“甜蜜产业链”的生动注脚。

2024年,三里镇甘蔗种植面积达2.3万亩,进厂原料蔗11万吨。然而,糖料蔗种植技术迭代滞后、亩均效益低于经济作物、联农带农机制待完善等问题,制约着该镇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镇人大下功夫出实招,助推蔗糖业做大做强做优,助力群众从“蔗”里铺就甜蜜生活的致富路。

带头当好甜蜜事业的“宣传员”

驻台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通过微信群推送、张贴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甘蔗种植和农机具购置等惠农措施。同时,“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特别是针对种植大户、退果农户等重点群体,讲政策、算收益,引导大户扩大种植规模,动员失管果园改种甘蔗,在陈海丰、陈仲阳等代表的引导下,群众复垦土地600余亩,新种植糖料蔗520余亩。

三里镇人大还组织人大代表中的“田秀才”“土专家”联合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糖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展“田间讲堂”活动。一方面,陈海丰等代表深入甘蔗地里,“一对一”“手把手”向蔗农讲解糖料蔗种管技术,及时解答群众在种植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地培训群众抢抓农时施放肥料、病虫害防护等管护技术要点,目前已开展培训30余次,惠及蔗农1130人。另一方面,在培训中注重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耕种收储机械化等“智慧农业”,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蔗农的种植技术水平,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糖料蔗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全镇8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还组织代表在重要农时节点和气候突变时及时转发气象信息498条,提醒蔗农做好灾害天气甘蔗管护与抢收,为蔗农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带头当好甜蜜事业的“助推器”

“我将密切关注种植进度,并与农户携手合作,努力将复垦土地转变为真正的‘淘金之地’”。三里镇人大代表王卫初表示。

五星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产业能人”“种植大户”示范引导作用,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一片的“头雁效应”,助力糖料蔗种植面积的扩大。

李汉忠是五星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50多亩甘蔗地,带动28户群众大力发展糖料蔗。如今,五星村的糖料蔗种植面积达3200多亩,仅糖料蔗种植就为群众增收0.94万元。

该镇人大还通过“糖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人大代表+农户”合作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将零散土地流转,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廖小媚等人大代表引导群众流转土地近两千多亩,为当地群众协调出租土地增加租金收入,并带头发展甘蔗新种植650多亩。

此外,三里镇人大还积极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模式,帮助辖区296户监测对象、脱贫户申请甘蔗产业奖补,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糖料蔗种植、中耕管理、砍运等工作。同时助推6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促进群众单项人均收入达0.9万元,加快了该镇乡村振兴步伐。

带头当好甜蜜事业的“守护者”

为充分调动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人大代表深入调研了解蔗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蔗农提出希望加大补贴兑现的诉求,镇人大代表梳理形成关于优化甘蔗种植物资补贴的意见建议,建议被采纳并落实,得到蔗农一致好评。

为减轻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镇人大代表建议由政府、制糖企业和蔗农三方共同出资筹措保险资金,进一步完善甘蔗种植保险体系。在代表们的助推下,2024年已有940户农户自愿参与甘蔗保险,全镇参保面积达1.46万亩,提升了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开展“甜蜜事业 代表有为”请进实践活动中,驻东泉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陈业南代表提出协调加快甘蔗砍运的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与制糖企业进行协商并签订甘蔗砍运相关协议,在甘蔗砍运上予以优先安排,确保三里镇在春节前完成80%甘蔗砍运任务,全力保障甘蔗砍运有序进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与蔗农利益最大化。

下一步,三里镇人大将继续关注糖料蔗产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需求,持续发挥监督、支持和助力作用,不断为助推做大做强“甜蜜事业”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文字:梁   亮

初审:梁   花

终审:孙海源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