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解锁文明密码 为群众幸福加“码”
兴宾区人大围绕“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工作中推动风俗“小改变”,促进乡村文明“大提升”,努力让每一位生活在兴宾的群众越来越有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
积分制“积”增基层治理热情
“真没有想到,清洁村道路还可以兑换礼品,这个‘积分超市’办得很好。”在石陵镇上球村积分兑换超市,村民兰家大高兴地展示兑换的礼品。“积分制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小礼品,村民参与的热情很高,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村子的卫生再也不用担心。”上球村人大代表罗文凤说。
兴宾区人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民自治,实行“积分制”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出村民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实行积分制治理以来,各乡镇、街道人大充分发挥代表力量,通过“代表接访日”“民意大走访”等活动听民意、汇民智,积极参与到积分制的规则制定、完善、宣传、实施、监督工作中,护航实现乡村人居环境自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黄焯表示:“未来,各乡镇、街道人大将加强指导,结合各村屯实际情况,扩大积分应用场景,动员更多村民参与纳入考评体系中,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的民主性、公开性。同时,积极探索积分制在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乡村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更多可能性,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贡献人大力量。”
文体为媒,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在履职“大走访”活动中,人大代表杨相柳收到群众反映村民没有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民有所呼我必回应,她通过“代表在线”APP提出了“在上易村修建文化大舞台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协调与沟通,成功争取到资金支持,上易村文化大舞台于今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七洞乡人大以村BA为契机,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让全民健康成为“高频热词”。“身为篮球爱好者,得知举办村BA篮球赛事,我积极响应,与村中的篮球爱好者组成队伍并进行了报名。同时,我也积极邀请村民们前往现场观看比赛,共同感受篮球的魅力。”在赛场中,人大代表徐正起以稳健的步伐,带领七洞乡坡六代表队奋勇拼搏,积极进取,全情投入竞技之中……人大代表的建议、宣传、参与,助推群众愿景化为现实,让村民摒弃手机,面对面交流增进邻里关系,歌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投影出人大代表履职的张力。
据悉,兴宾区各级人大代表以文体为媒,积极建言献策,推动20个乡镇各村委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体活动,激发了群众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带动广大村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不断激发乡村的凝聚力和新活力。
三产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兴宾区人大围绕“乡村振兴,人大同行”主线,实施“三航”工程,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做好“四员”服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探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凤凰镇黄安“双高”糖料蔗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实现基地“小块并大块”。今年初,全国人大代表韦丽娜提出“推行糖料蔗基地良种化、规模化、水利化、机械化建设”建议得到高度重视,基地将原有2741块零散地合并成了72块大地块,推动了甘蔗种植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兴宾区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坚持“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在履职过程中倾听民声、汇聚民意,以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为试点,推动凤凰镇实施糖料蔗水肥一体灌溉项目17个,建设面积约1.23万亩,有力推动了糖业发展降本增效,预计今年可实现片区每亩糖料蔗收入增加约1200元以上。12月8日,甜美兴宾 骑聚‘蔗’里--2024中国•兴宾自行车大赛”在兴宾区凤凰镇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激情开赛,多家央级媒体深度报道了比赛亮点以及赛事对当地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体育赛事在带动地方旅游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示范引领,多举措推动移风易俗
兴宾区人大全面发挥人大代表宣传引导、实践示范、监督促进作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走进小平阳镇元凌村,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干净整齐的巷道、清澈见底的湖水,和之前的脏乱差完全不沾边。“以前村民卫生意识差,自家污水排到路中间,房前屋后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区人大代表、村主任石世干和村小组长,茶余饭后入村入户召开“小板凳”议事会,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包片”制度,共同参与“三清三拆”,累计清理垃圾、沟渠65处,拆除乱搭乱盖、广告招牌、废弃建筑和危房20余处,建设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数10处,元凌村旧貌换新颜,获评“自治区卫生村”;七洞乡成凡村人大联络站积极协调推动小成凡村移风易俗服务站建设,驻站代表在深入听取村民意见后,与村委会共同制定了关于红白事标准化的“五个统一”清单,此清单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正式纳入章程和村规民约之中,形成了《小成凡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小成凡村村规民约》,同时,为有效推进移风易俗落实落地,由成凡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头,组织村民推选出5位德高望重、奉公守法的村委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移风易俗服务站的主要成员,负责监督实施,成功协助办理宴席共计14场,费用比过去节约6万余元,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今年,全区1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民俗,积极参与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97个村庄规划编制,落实20名“乡村规划师”入驻村镇实施挂点服务,实现“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覆盖率100%,乡村文明的体验感不断更新。
志愿服务,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尚
兴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的优势,立足各乡镇特色和实际情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今年以来广泛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350场次,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由“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在开展“大走访、听民意”活动中,南泗乡人大代表雷孟卓发现假期期间,很多村民忙于务工务农无暇顾及孩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于是与其他人大代表商量,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各村利用农家书屋开展“暑期托管”“全民阅读”“归燕筑梦”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一到假期,南泗乡柳村的农家书屋内就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几乎成为村里孩子们的“打卡”点,在农家书屋阅读、借书、写作业已经成为孩子们度过假期的最好方式。通过农家书屋这一窗口,志愿者将新时代精神文明理念传递给广大村民,引导他们树立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农家书屋悄然成为文明的风向标和移风易俗的新阵地。
文字:韦妮萍
初审:潘 琦
终审:韦妮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