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壮欢”文化 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记马坪镇第三届人大代表覃利认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马坪镇第三届人大代表、马坪镇宣传委员覃利认始终牢记这句话。
在马坪中学任教20余年,曾任学校副校长、副书记。从教师转变为政府班子成员,再到人大代表,角色在变,但认真履职,主动担当,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初心一直未变。覃利认先后获评来宾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创建壮欢传承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马坪镇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壮族乡镇,“马坪壮欢”于2010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坪镇也被评为“广西壮欢之乡”。近年来,覃利认充分挖掘“马坪壮欢”文化资源,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推动马坪中学创办“壮欢”传承班,邀请歌王进学校授课,每年培养小歌手50多人,在丰富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更进一步传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培养的小歌手覃冰冰2022年获评为广西新时代好少年。他发起的《壮欢文化与初中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获评为广西基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他的努力推动下,2021年马坪中学获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覃利认立足本职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工作实践与思考,收集民意,广泛听取意见,把工作聚焦到“壮欢”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他充分利用壮欢传承基地,培训中青年歌手,组织壮欢研究协会的廖引帮、覃西标、秦学依等骨干成员收集壮欢歌曲编成歌本。2023年,他主编的“壮欢之乡十年庆”获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撰写的民族团结宣传文章多次在主流媒体刊登。
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当选为人大代表后,覃利认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作为土生土长本地人,会说壮话,会唱山歌更是自然的,他时常走村入户,用壮欢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大家的诉求,还经常与壮欢文化研究会成员研讨如何把“马坪壮欢”传播得更好更远。他提出建设壮欢广场,设立壮欢歌圩,打造壮欢人文景观、举办壮欢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等建议,得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筹措到45.6万元改造舞台、翻修球场,策划定期举办“壮欢双街”歌圩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地方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在无形中传承着壮族的文化精髓,让壮欢山歌得以广泛传播和传承。
怀着爱家乡的情怀,带着履职为民的初心,覃利认凭着对壮欢山歌的热爱和执着,在他的筹划下,马坪镇成功承办了3届广西山歌擂台赛,打响了“壮欢”品牌。2023年覃利认获马坪镇授予“荣誉歌王”称号。为了让山歌擂台赛吸引到全国各地热爱山歌的各族同胞来参赛,覃利认与壮欢研究会成员不懈努力,通过宣传与拉赞助等方式,让更多的乡贤和企业老板加入到民族文化宣传与传承中来,出资出力,累计筹集到30多万元用于举办山歌擂台赛。2023年举办的马坪镇“壮欢之乡”十周年庆暨桂黔滇湘四省区歌友同心联谊活动吸引了四省区300名歌手参加,为各民族歌手搭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获央视频、美丽中国乡村行、广西文艺界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展示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繁荣景象。
巧用“壮欢”宣传,助推移风易俗新风尚。“喜事新办更提倡,杜绝浪费大铺张;十只手指有长短,莫要攀比耍排场……”这是覃利认与壮欢歌手开展“壮欢明理“宣传移风易俗的一首山歌。今年以来,覃利认已组织开展“壮欢明理”移风易俗宣讲4次,受众1700多人。他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组织成立由14位广西歌王为骨干“壮欢传声筒”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村屯宣讲,把移风易俗“五统一”纳入村规民约,成功打造大佃村为自治区移风易俗“十百千”示范点。持续推进文艺“三进”活动,组织歌王把日常的山歌融入“移风易俗新风”内容,不断深化文明新风,悄无声息涤荡、美化人们的心灵。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宣传活动助力马坪社区2022年获评为全国最美文艺志愿服务社区。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覃利认表示,自己将坚持履职与做好本职工作融为一体,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优秀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把“马坪壮欢”传承好、发展好,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文字:罗秋玲 黄玉梅
初审:罗秋玲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