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 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么做
近日,武宣县禄新镇地有村千亩高标准油茶种植基地(一期),油茶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越发青翠欲滴、绿意盎然,白色硬化路环绕油茶林,美景如画,一旁套种的玉米、中药材五指毛桃长势也十分喜人,一幅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好画卷在地有村徐徐展开。这一背后得益于人大代表的主动作为。
近年来,如何改变“空壳村”现状?如何使村集体“手中有粮”?如何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禄新镇地有村村委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聚焦实际问题,打造拓展履职平台,将联络站变身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促进群众经济创收的新型服务平台,以代表高质量履职助力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服务在地里。
起初,油茶产业发展之路并不顺畅,市场前景不明朗,群众对发展油茶种植打起了退堂鼓。镇人大主席团得知消息后,积极组织该驻站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前往外地学习考察,明确学习主题,找准自身定位,重点学习先进地区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经验做法和独具特色发展模式,并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地有村驻站的人大代表还立足岗位职能,积极配合地有村委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专题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对所收集的意见、建议、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堵点,及时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为村级集体经济“问诊把脉”,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充分调研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镇人大主席黄勇代表提出“利用地有村大雷山附近丘陵地带适合香花油茶生长的有利条件和广西实施“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的油茶“双千”计划政策红利,在村里发展种植油茶”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利用承包预到期提前收回原来低价出租的集体林地1000多亩,以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形式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骨干自行开发、种植和管护香花油茶,并分两期建设,现全村已种植油茶1200多亩,形成千亩香花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了生态“聚宝盆”,鼓起群众“钱袋子”。
为解决油茶“抚育周期长、投入成本大、产业效益低”难题,联络站代表经过深入考察研究,提出“对油茶林地实施套种玉米、中药材等经济农作物,增加土地附加值”的建议,得到了镇党委的极力支持与配合。
上堂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们还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就企业用工问题进行协商探讨,双方一拍即合,解决了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参与油茶种植建设,免费为群众提供油茶技术指导与支持10余人次,村集体经济近两年增收超百万元,真正架起了“企业+村集体+农户”这座“致富桥”,开启了致富“加速度”,让村级集体经济“强起来”。
禄新镇人大代表黄勇说:“上堂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发挥代表履职作用,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获取利益的具体实例,现已成为禄新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见实效的成功典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努力,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监督课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和农民经济双发展添砖加瓦,持续把履职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实际成绩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履职答卷。”
图片:张 钰
文字:荣艳凤
初审:刘万丽
终审:黄 勇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