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航”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象州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亮点工作扫描
2024年秋学期,备受瞩目的象州县第四幼儿园将正式启用,目前正在招生报名中。这是象州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教育名县”目标,紧扣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职能,通过打好“监督护航、代表助航、决定保航、法治领航”的“四航”组合拳,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监督护航:确保教育政策落到实处
投资650万元建设、可容纳180名学生的石龙镇马列幼儿园现已投入使用;投资8136万元改扩建、可新增1200个学位的民族中学预计今年投入使用;投资2.5亿元并可容纳3000名学生的民族高中目前正在建设中......近年来,由于人大监督的“韧劲”,确保了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推动了县财政加大教育投入成效突出。截至2023年8月28日,县财政拨付高中提质增量经费881.23万元。
象州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调研课题和重点督办内容,通过常态化实施“专题调研+专题审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回头看”的组合监督模式,对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监督。如7年持续跟进县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绩效工资、幼儿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中教育等热点重点难点,聚焦具体问题开展再调研,促进县“一府一委两院”落实意见建议、提高工作水平。
代表助航:发挥行业代表联络站作用
在“四航”组合拳中,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了连接选民与人大、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社情民意直通车“码上提”二维码,选民可以方便快捷地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创新举措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提高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收集、整理、转办选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办理情况。并结合运用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形成了“群众‘码上提’、代表随手拍、系统集中转、部门及时办、人大跟踪督、代表满意评”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实现民意沟通“零距离”、“无时限”,打通人大代表服务联系选民“最后一公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办好重建罗秀镇小学桥的建议,解决1万多师生和群众出行难问题。
决定保航: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确立打造“教育名县”目标,开展创新合作办学、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调研,听取县政府汇报,依法作出决定,助推出台了《象州县公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绩效激励办法》、《教师队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措施,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注入人大力量。
同时,该县还实施“大教育+实训基地”品牌思路,推进象州县与世界500强企业——浙江海亮教育集团的创新合作,创建“象州海亮教育改革试点区”。全力促推县域教育教学改革,县中学创新与地区高中开展集团化办学、与柳州铁一中学创办基地班,全力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教师队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名师孵化工程,构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梯次性培养格局。
据统计,2023年,象州县高考文化一本上线人数80人,比去年增加27人,一本院校录取人数173人,本科上线人数1031人,本科上线人数再次突破千人大关。2023年中考A+生227人,比去年增加31人。中考、小考综合成绩持续保持来宾市前列。县城东小学入选全国“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试点单位。
法治领航:保障教育依法依规开展
法治是教育工作的基石。近年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均组织教育法律法规执法监督,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等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另外配合来宾市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条例》执法检查,该县职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在法治领航下,该县加强对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教育工作规范有序,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文字:黄隆天、罗秋玲
初审:罗 钰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